古代学生的假期:有的学校每月只放假3天

      古代是农业社会,一切围绕着农业展开,学业同样如此。古人选择开学时间一般会选择农闲时间。以此让家长不用为孩子上学耽误农活。

      分朝代来看。在汉朝,一般有三种入学时间:“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

      简单概括就是春季入学,秋季入学和冬季入学。一般来说,春季入学多在正月十五以后。而秋季入学和现代开学时间较为接近。

      到了南北朝,冬季入学成了主流。不过在开学时间上和此前略有不同,一般为农历十月。

      古人放假吗?

      知道了开学时间,还必须得说说学生的假期。古代学生也是有假期的。只不过没有像如今这样寒暑假分得那么清楚,而且假期也比现在少很多。

      比如清代人唐鉴所办的义学,规定每天5~7点到校,17~19点回家。每年正月十五开学,一直上到腊月十日才结束。所有的休假时间只有每年年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有的学校则规定每天7~9点入学,15~17点回家,每个月放假3天,其他时间不得擅自离校;另外一种学校,则是每日日出上学,日落放学,9~11点吃午饭,每年端阳初四、初五,中秋十四、十五,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各放假一天,平时概不放假。

      比起现在动辄3个月的假期,同学们还是知足吧。

      几岁上学?

      古代对学生的入学年龄的要求一直在变化。如唐朝六七岁的儿童就可以进“小学”。这和现代入学年龄差别不大。

      在古代晚上学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比如明朝有规定“8岁以上、15岁以下,皆入社学”。所谓社学就相当于现在的乡村小学。8岁是古代较为普遍的入学年龄。当然,即使你超过15岁,你依然可以去“上小学”。古代有20岁上小学也很多见,甚至30岁上小学的例子。

      而这些“社学”的门槛也很低。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要说义务教育,中国古代可能就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当然有些地区,也会对儿童入学采取强制性措施,比如规定:“民间子弟8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也就是说,有些地方如果8岁不送孩子去上学,那么父兄就要遭到责罚。可见古时候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都学些啥?

      如今我们的小学生学的是拼音、数学等基础知识,那么古时候的小学生都学些啥呢?

      作为启蒙教育,一般小学最多的教学内容还是识字、作文。当时的识字教材普遍都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简称“三百千千”,这些都是识字的基本教材。

      识字了之后一般开始教写字,然后开始学习一些经、史、历、算的知识,还包括一些本朝的律令以及一些冠、婚、丧、祭等礼仪。到了明清时期,有的学校已经出现了“课表”,如明代魏校在担任广东提学副使期间,设置了一份课程表,里面就包括“教琴、习射、习乐歌咏”等内容。

      当然,古代的教育还是非常重文轻理的。但是,如今令无数学生胆寒的数学,古时候那也是要学的。小编找来了一道古代的几何题——“圆外切六等边形法,以半径自乘三归四因开方,得外切六等边形之每一边,以图解之。”你会做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