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绝尘 唐代速递七天往返兰州西安
讲述人:杨楠 收藏家 历史文化研究者
元代八思巴文金牌
嘉峪关魏晋墓葬出土的《驿使图》
汉代的出入凭证
汉代传信用的轺车
大街之上,大门之侧,几辆电动车停在一边,车主摆开大包小包,不时打电话呼东唤西。片刻,步履匆匆的人们,从大楼而出,接过包裹,匆匆而回。这便是如今速递。
“速递”这个职业出现在人们眼中,不过十余年的时光。或许,很多市民对速递业的认识是从“宅急送”的日本汽车喷绘开始的。其实,速递是个非常古老的行业。
早在周代,我国就已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邮驿系统,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速递是其中重要的业务范围。到汉唐时期,西北地域辽阔,为适应通讯的需要,设置了非常完善的邮驿系统。到宋代,为了适应紧急军情的传递,又专门设置了一种为军队服务的快速邮递体系—急脚递。
1972年,嘉峪关新城魏晋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展示了魏晋时期人们生活的各种场景。其中,一块砖的图案是一骑绝尘的情形,画面的主人手持木牍,骑快马而行,一副急匆匆赶路的情形。这幅图案,填补了中国邮政资料的空白,后来不仅成了中国邮政的标志,还出版了邮票。这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速递。
古代速递速度究竟有多快呢?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古代速递的故事。
放羊娃一杆子下去,中国邮政标志就这样出土
速递由来已久,不同的是古今称呼各异。古代速递员给我们的印象是骑马急行,马蹄腾空,匆匆赶路的情形。现在,能看到古代速递的形象,来自一块嘉峪关魏晋墓葬画像砖的图案。
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的画像砖为何会有古代速递的图案呢?这背后有一段传奇故事。嘉峪关城东面是大片荒滩,是放牧的好地方。1971年的一天,戈壁滩上下了一场小雨,几天后,向阳处的地面渐渐干了,背阴处仍旧潮湿。戈壁滩上有个奇特现象,有墓葬的地方,雨水下渗得快。牧羊人拿着杆子,赶着羊群,忽然发现了一个渗水的窟窿,起初以为是个田鼠洞。心想,堵住它,以免羊腿陷进去。牧羊人手捧沙土堵窟窿,谁知一捧捧沙土倒进去,窟窿却丝毫不见填满的迹象。牧羊人大惊,这难道是个无底洞?
这时,牧羊人想了一办法,拿起牧羊杆子往下捅。谁知,长长的杆子竟然插不到底。下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想探寻个究竟。就这样,一个惊世发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这就是沉睡千年的墓葬群—嘉峪关魏晋墓葬群。很快,考古队员进行抢救性发掘。从1972年至1979年,这里共发掘13座,其中8座是彩绘砖壁画墓,出土的画像砖涵盖了植桑种麻、烧火做饭、打场碾米、招魂吊丧等生活场景。骑马送信的画像砖就是其中之一。图案上驿使骑在飞驰的枣红马上,一手持缰,一手举着木牍文书,创作者用简单而流畅的线条,勾画出驿使急如星火的神态。关于这个图中驿使举的是什么东西,还发生过争论,有人认为是打着火把,有人认为拿着令牌,还有人认为拿着木牍,就是要送的信件。说法各异。打着火把的说法不太靠谱,因为举着火把骑马的话,马匹会受惊的。拿着信件,似乎也不太可能,信件不仅有外封,而且还要装入盒子或圆桶中,信使背在身上。举着信函送信,难道不怕信件受损?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驿使图》的评价。那么,古代速递的速度有多快呢?
金城到长安,最快速递,来回只要七天
如今的速递,日行千里,已经不是梦想。如搭乘飞机,一天飞数千里,也不是问题。古代的速递能达到啥程度呢?
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费尽周折。敦煌壁画中有幅图案就展现了这种情形。这是420窟的一幅壁画,为隋人按照《法华经》中的一段画的,画面展示了丝绸之路商人们行路的情景。最右端是商人出发时祈祷的情形,接着是商队启程,他们催动着骆驼,赶着毛驴,翻山越岭,贩运商品。谁知,一匹骆驼失足滚下山坡了,驼夫们惊恐万分。这时,又有骆驼患病了,商人们给骆驼灌药了。此时,下山的骆驼又遭遇了强盗。商人们大惊,只好祈求观音菩萨保佑。这个故事说了古代丝绸之路上行路的艰难情形。
丝绸之路上的速递员,相对安全点。土匪一般不劫送信的。即便到了民国年间,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还是在遵守着。为啥?邮递员送的信保不准就有土匪家的信。
古代的速递有讲究,专车传递文书叫传,骑马送信叫驿,步行叫邮。按照这种分类,现在速递应该划到骑马送信的驿一类中。骑马送信,速度是非常快的。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一般王朝越强大,速递越快。
我看过一份资料,唐代时兰州到西安驿路距离约720公里。在解放前,走西兰公路乘汽车约需要一周时间。如果徒步多在30天以上。而唐代速递员从金城往长安送信来回只要7天时间。不过有人误释了金城,将金城解释为在今天永靖西北。其实,唐代的金城就在今天的兰州一带。唐代在武德二年复置兰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改为金城郡。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见唐代的速递业务是多么快。岑参的诗句:“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从咸阳到陇山大约是200公里,速递员一天就跑400里。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七天从金城到长安来回的记述是可靠的。在唐代,这个速度还不是最快的。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是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起兵叛乱的,6日后,在长安附近华清宫中的李隆基就收到了消息,两地之间相距达3000里,每天传递速度达500里。其实,唐代正常的信件传递,并不是很快。唐代,驿是日行六驿,一个驿站的距离大约是30里,这就是180里左右,传是日行四驿,120里左右。自然也有特事特办,比如赦书,这是免去死刑的文书,人命关天,自然要加快速度,要求一天300里。自然,军情的传递就要疾如流星,比正常要快得多。
不过,一个王朝的衰败,有时候就是从速递衰落开始的。明末,崇祯为节省经费,下令裁撤驿站,结果,驿卒李自成失业下岗,无路可走,揭竿而起。
五里铺、二十里铺,宋代速递至今留有遗存
留心的人,在丝绸之路的沿线会发现不少含有“铺”的地名。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比如“二十里铺”就有好几个,临洮城外有二十里铺,在陕北绥德城外也有二十里铺。对兰州市民而言印象最深的铺是五里铺,昔日离城5里的小村,如今早已是名扬西北的批发市场。
“铺”就是宋代速递留下的。宋代速递归入军方管理,先是枢密院管,后来是兵部管理,可见其重要性。好在,宋代有为官方服务的国营速递,也有为民间服务送信的机构。而且政府招待所和邮局职能分离,招待所叫驿馆,邮局叫递铺。陆游诗句中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说的就是驿馆之外的梅花。
宋太祖为了控制军队,将领出征前,要授予阵图,要求严格按照阵图作战。可是,军情瞬息万变,哪能按图而行,怎么办呢?随时要向皇帝汇报。这就要设立高速传信的机构—急脚递。这种急脚递,有步递,有马递,有急脚递。急脚递最快,日行400里。可见,宋代的速递是要弱于唐代的。
古代速递,其实是一种接力赛,就是沿途设立众多站点,一站接着一站传下去。这就要设置递铺,这些递铺之间,有相距10里的,有相距20里的。从兰州五里铺中,不仅能看到宋代速递的影子,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
但是急脚递一天400里,显然无法满足军情的需要。咋办,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又设置了金牌急递铺,这比速递更速递。此时,宋军正在发动熙河之役,王韶率宋军从渭水谷底出发,收复了熙、河、岷等五州,拓地2000余里。这种金牌就是为了传递熙河之战的军情而设立的。速递人员手持金牌一天可行500里。
速递人员手持金牌传递军情,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了元朝,省博物馆有个八思巴文的元代金牌,就是元代驿路上传信时用过的。拿金牌的速递还引发了一个历史的误会。南宋时,岳飞率军在朱仙镇大败金军,要直捣黄龙,结果被十二道金牌追回,民间传说金牌就是皇帝的金牌。其实,这是拿着金牌的速递人员。
速递,也是一个王朝兴衰的折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