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赴宴是门技术活 入门技术是“酒量大”
2014-06-25 13:51:05 来源:人民网 已浏览次
多读古书可以发现,古人聚餐宴客,讲究的是雅、趣、乐,很有文化品位和技术含量。不像今人,上了酒桌就只懂糊里糊涂敬酒、乱七八糟夹菜,一阵稀里哗啦风卷残云之后,留下满席粗俗。
古时赴宴,入门技术当然是“酒量大”。“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山涛以饮著称,据说山涛一天能喝相当于现在30斤的酒。唐朝的焦遂、李白等人也是一时“宴霸”。杜甫形容李白“斗酒诗百篇”虽有些夸张,但诗仙一次剧饮10斤应该不在话下。有一回唐文宗大宴群臣,王源中二话不说,一口气连饮了两大坛(相当于现在的20斤)而面不改色,酒量令人咂舌。古时赴宴若遇上这些主儿,没有10斤以上酒量,恐怕立马就要“现场直播”倒地昏迷不醒。
宴会若只比拼酒量,与今时何异?那也太没意思了。古时赴宴须练就必杀技——“脑子灵”。中华五千年,向来是“无酒不成宴、无诗不成欢”,宴上诗酒不分家。如果酒足饭饱之余,吟不出像样的诗词对联,会被讥为“酒囊饭袋”,那就糗大了。王羲之携四十一友在兰溪边“曲水流觞”,溪流里的杯子在谁面前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正是在这种欢愉和谐又不失紧张的氛围下,书圣写下了光耀千古的《兰亭序》。“曲水流觞”到陆上则变成了“击鼓传花”,《红楼梦》中贾府就玩过这游戏。丫鬟们想听凤姐讲笑话,故意让击鼓的盲女停鼓,使“花落凤姐”。幸好急智的凤辣子说出笑话逗乐大家,否则就得罚酒了。李白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仗着酒气挥就《清平调词三首》;奇才王勃赴滕王阁宴,一篇《滕王阁序》震古烁今……古时文人骚客太多,这类急中生智即兴为文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若脑子不灵光,没有文学博士的水平,即使酒量再大,估计也会被罚得不省人事。
还有一门高级技术——“品位雅”。《周礼》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古人宴会不仅考究菜肴质量,还喜欢奏乐品乐,以助酒兴。三国周瑜曾留下“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在半醉半醒间还能品出宫商之音的优劣,那才叫春风大雅。这门技术博大精深,非一般文人墨客所能掌握。若没有现在音乐专业硕士以上水平,偏要赴宴赏乐,恐怕就是如牛听琴、坐立不安了。
古时赴宴,有时还得练就“眼神好”的技术。因为酒席流行“投壶”游戏,宾主双方轮流把无羽箭投入壶中,多中者获胜,不是体育尖子恐怕也难当胜者。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