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小技”指一种书法 源于秦汉时期
2014-06-11 11:07:31 来源:人民网 已浏览次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雕虫小技”是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其实,这是一种旷古绝今的“神技”呢!
“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不是昆虫,而是一种书法——“虫书”。虫书又名鸟虫书、鸟虫篆,是金文中的一种特殊的美术字体。这种字体的笔画酷似飞鸟的形状,有的干脆在笔画的旁边饰以飞鸟的形状,起装饰作用,凸显一种美感。
虫书起源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即有“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的记载。到了王莽统治时期,则将“秦八体”变成了“汉六体”,《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说明当时虫书还是大行其道的。
虫书最大的特点是:回环盘曲,工整华丽,变化莫测,极难辨识。它们多刻于兵器、铭器、容器、玺印、瓦当等上,如传世名器越王勾践剑上刻的铭文,便是虫书。
虫书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波及中原一带。从目前国内出土的相关文物上看,虫书这一书体兴盛于古代的吴、越、蔡、楚、曾、宋、齐、徐等国。由于虫书难学、难写、难识,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普及,使得当时的古人认为它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书法技艺,久之,学、写的人越来越少,虫书便被视为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以至于到了西汉时期,虫书逐渐被易写、易识的隶书夺走了锋芒,最终逐渐沦为一种“华而不实”“难而无用”的字体,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尤其是到了汉末,虫书居然被装点在大纛旗幡上,以各种飞禽走兽的形象作为国家、宗教、军队、将帅的表征。此时的虫书虽曰是“书”,但从本质上讲,已经失去了文字功能,而成为一种彻头彻尾的“图腾”了。
作为一种古字的特殊书写方式,虫书虽然无法在书本上一展身手,但其超强的书写技艺,却在中国古代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席位——“雕虫小技”其实并非人人所通,实乃下一番功夫方能掌握的“神技”。《北史》中载,有着“北地三才子”之美誉的北齐史学家、文学家魏收擅长虫书,北齐东郡太守李浑对魏收的虫书神技自叹弗如:“雕虫小技,我不如卿!”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