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成都系世界东方"维也纳" 雅乐渐被燕乐取代
“这本口袋书选材精粹、内容精彩、史实精确,更重要的是通俗易懂,一册在手就能览尽成都4500余年的人文精华。”3月,由市地志办编纂的“口袋书”《成都精览》(上册)出版发行后,同步启动了全市各中小学、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以及各大图书馆、星级饭店、车站、机场和外事、接待、旅游、侨务、商务等窗口单位发放工作。由于该书便于携带,文字通俗易懂,受到了市民们的喜爱和追捧。据悉,目前该“口袋书”首次印刷的5000册已发放完毕,下一步还将陆续发放25000册,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村史、育人”和服务现实的社会功能。
唐时的成都,是古代的世界东方音乐之都。当年,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风尘仆仆来到成都,一脚踏进城门,满城音乐之声给这位饱经沧桑、颠沛流离的诗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欣然写下“喧然名都会,吹箫间苼簧”的名句。他在另一首诗《增花卿》中,进一步表达了对这座音乐之城的赞美:“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唐时诗人陈陶也在《淅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诗中,记述了他在成都的听歌见闻:“蜀王殿上华筵开,五云歌从天上来。满堂罗绮悄无语,喉音止驻云裴回。管弦金石还依转,不随歌出灵和殿……”这种弦乐之声还弥漫在成都的乡村,“村落闾巷之间,弦管歌声,合筵社会,昼夜相接。”
唐宋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转型期。刻板的庙堂雅乐越来越衰微,宴会时演奏的燕乐在唐代上层占了统治地位。由于唐玄宗和唐僖宗入蜀,这种转变在成都得到充分体现。最著名的是前蜀皇帝王建陵墓石棺基座上的24乐伎图,它记录了唐代燕乐中“座部伎”演奏的瞬间场面,是唐代音乐的生动写照。图中乐伎使用乐器达20种,以龟兹乐(西域民族音乐)为主,清商乐(汉族大曲)为辅,又吸纳天竺(印度)、扶南(柬埔寨)、高丽(朝鲜)等外国音乐,是唐代由雅乐向龟兹乐为主的燕乐转变时期的代表,是唐代成都作为古代世界东方音乐之都的历史见证。而乐伎演奏的乐曲,经学者考证,正是著名的蜀派音乐“蜀国弦”,再发展为“蜀宫伎乐”,演变为竹枝词和竹琴清音、川剧高腔,自成体系,构成蜀音乐文化的独有特色。
说到“蜀国弦”,必须说到诞生于成都、在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雷公琴。学界公认:传世古琴,以唐琴最为珍贵。唐琴之中,又以雷公琴为最佳。“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唐代成都雷氏三代制琴,历120年不衰,其中九人名扬天下。雷琴诞生后,唐、宋贤哲多以收藏雷琴为荣,并在其著作中津津乐道。如欧阳修、苏轼等均曾收藏过雷琴,元稹曾作为描述聆听雷琴演奏的其余,称“雷氏金徽琴,王君宝重轻千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