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先驱林白水

  北京有个棉花头条胡同,就在原宣武区果子巷的北面,是条并不起眼的小胡同。民国时期著名的报人林白水,就是在这里居住期间被军阀逮捕而杀害的。

  从清末到民国,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和新闻界同仁的不断抗争,北京的新闻界业已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北京城一份《京报》,一份《社会日报》,都是非常有名的。两家报社都在现今北京的虎坊桥一带,当时居住在这一带的文人很多。《京报》的老总是邵飘萍,而林白水就是《社会日报》的老总。

  为民主革命事业培养志士

  自鸦片战争以来,不少进步的中国人就在探索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道路。孙中山先生喊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时代最强音。青年的林白水就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

  1899年2月,林白水趁回福州过年假的机会,与表兄黄翼云、表弟黄展云,还有从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刚回国的方声涛、正在南京水师学堂学习的郑权等五人,共同创办了福建第一所新式学堂“蒙学堂”,地址在文儒坊卢氏家祠。学校的费用全由林白水筹措。蒙学堂的教育是成功的,作为革命家,为壮大革命力量,林白水把一大批热血青年和自己的亲属引进革命大门,一大批舍生忘死的辛亥革命英雄应运而生。据说,林白水回闽办学,是受黄兴(克强)之委派,目的就是想在福建组建出一支文教的革命队伍。福建蒙学堂,名义上是一个童蒙教学的机构,实际上是进行政治活动和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基地。从后来该校大批学生齐集广州,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的事实上看,此言无假。

  学堂设有“特班”,招收20岁左右的青年学子入学。另设有2个小学班,所招的学生也在15岁左右。学校既注重汉学的传承,又注意西学的嫁接,积极宣传西方的自由的政治思想理念以及先进的科学知识。空暇之余,他时常开讲座、作演讲,向学子们介绍国内外大势和西方学术思想。在他支持和鼓励下,在校的学生组织了自治团体——“励志社”,该社以反清革命为宗旨,组织会员和学生,通过阅览《扬州十日记》《嘉定三屠记》《太平天国笔记》《满清秘史》等禁书,来强化“反清”意识,再通过研究历史名人诸如民族英雄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以及思想家黄宗羲等的传略,培养和强化汉族意识。在林白水多管齐下的感化下,参加“励志社”的学生,纷纷以“汉”为别号首字,以表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陈更新、陈与燊就是“十汉”中的“汉郎”和“汉新”。

  据统计,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出自该学堂的就有19名,包括陈可钧、林觉民、林尹民、方声洞、林文、陈更新、陈与燊、冯超骧、刘元栋、刘占符等。学校还为1911年4月的广州起义输送了大批骨干。1912年,中山先生访问福建时颂赞:“黄花岗闽籍十九位烈士壮烈成仁是福建人民的光荣,希望闽人能完成烈士未竟之志。”并为林白水题写“博爱”条幅。

  1902年4月,林白水与蔡元培等人筹办“爱国女学校”,蔡元培任校长(那时称总理),林白水任教务主任(监督)。蔡元培讲,女校设立“含有革命性质。……革命精神所在,无论其为男为女,均应提倡,而以教育为根本。”林白水又与蔡元培等人创建“中国教育会”,表面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冯自由回忆说:“教育会之成立最初乃是痛感国内无新学之适用教材而无补于新教育,因而认为非重新编订完善,不足以改良教育,又因倡议诸子,均属热心民族主义之名宿,故此会不啻隐然为东南各省革命之集团。”

  林白水在办学中“鼓动反清革命,言论尤为激烈”,也曾为《苏报》写过时评。这些活动无论在当时的上海,还是在整个中国近代教育史、革命史上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

  率先垂范投身革命行动

  林白水不仅揭露国内政治的黑暗,对一直企图侵略中国的列强也时时提防。其中最引起他注意的要数沙皇俄国。

  1903年春,他和妹妹林宗素第一次留学日本,联合秦毓鎏、叶澜、钮永建等人发起召开了留日学生大会,决定组织拒俄义勇队,回到东北去打击俄国军队。他和妹妹林宗素双双参加拒俄义勇队。几天之后,义勇队正式召开会议,商讨训练事宜。会上决定把义勇队改为“学生军”,并推举蓝天蔚为队长,林白水任丙区二分队队长。后拒俄义勇队改为军国民教育会,林白水执笔起草了《军国民教育会意见书》,参加者包括黄兴、陈天华、张继、孙翼中、苏曼殊等。这一组织以拒俄为宗旨,做了很多宣传工作,在留日学生中影响很大。清政府对留日学生的这一义举感到十分恐慌,命令驻日公使请日本政府解散学生军,并禁止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这年7月底,他再次东渡日本,先后与宋教仁、孙中山结识。同盟会成立时,他欣然参加。年底,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酿成中国留学生的抗议浪潮,他愤然退学回国。

  当革命党人赵声、刘光汉欲发动南京起义,因经费无着不能成行,这时有人建议他们去找林白水。而此时林白水因办报需自筹经费,经济上也十分困难,手中既无现款,当时又无处借贷,但他还是慨然允诺代筹经费。苦思半日,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用三天三夜的工夫,呕心沥血、夜以继日赶写《中国民约精义》一书。写好后,又恐书局不肯出高价收买,因此刺破左手手指,给老师高凤岐的弟弟、他的同窗高梦旦写了一封慷慨淋漓的血书,详述革命需款的迫切情形,恳请书店当局慷慨相助,以书贷款一千元。他知道书局是同情革命的,所以大胆说出实话。这封信使每个看过它的人,都潸然泪下,而这本著作,又使他们如获至宝。书局立即付给他1000元。他全数送给这两个革命党人,自己分文未留。回家后,才发现家中已3天无米了。

  1903年12月15日,林白水和蔡元培等人共同创办了《俄事警闻》,把拒俄宣传和反清宣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刊出俄国侵略我国的事实,时刻提醒国人一定要对俄国的种种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

  来年2月26日,《俄事警闻》改为《警钟日报》,林白水仍然是该报的主要撰稿人,继续宣传拒俄。《警钟日报》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派,当年4月26日,该报编发了孙中山从檀香山寄给友人的信件,这是第一次向国内人民介绍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纲领。信中刊出了有孙中山建立中华革命军的情况及其增改的誓词:“同心协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如有异心,任众罪罚。”

  这是国内对孙中山“创立民国”最早的公开介绍。后来该报又称孙中山为“吾国革命巨子”,“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第一之孙起,当有无量之孙以应之,则皇皇汉族庶有复兴之一日”。

  《俄事警闻》成立后的第三天,1903年12月19日,林白水独立创办的《中国白话报》也在上海同世人见面。主编林白水宣称这份报纸是办给那些“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以及十几岁的小孩子阿哥姑娘们看的,希望这本白话报变成一枚炸弹,把全国种种腐败社会炸裂了才好。”

  在《中国白话报》第一期的“论说”栏上,作者针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吏说道:“这些官吏,他本是替我们百姓办事的……天下是我们百姓的天下,那些事体,全是我们百姓的事体……倘使把我们这血汗换来的钱拿去三七二十一大家分去瞎用……又没有开个清账给我们百姓看看,做百姓的还是供给他们快活,那就万万不行的!”他又在第七期“论说”栏发表《国民的意见》指出:“凡国民有出租税的,都应该得享各项权利,这权利叫自由权,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1916年8月,他辞去议员职位,在北京创办《公言报》,开始了他生命中最后十年的悲壮旅程。这十年间,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时间和智慧献给了民国的报业。

  疾恶如仇的“獬”

  林白水是福州人,出生于1874年1月17日,本名林獬,“獬”是传说中的独角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必冲上去用角顶恶人。而林白水的报人生涯,就颇似那只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獬”。他使用过的名字很多,最为人所知的就是“白水”。据说他家乡有座白水山,他常对人说:“吾乡青圃白水山是吾他日魂魄之所依也。”他是从40岁时始用此名的,字少泉,“泉”字身首异处即为“白水”,有“愿以身殉所办之报”的含义。

  林白水作为当时中国新闻界的领军人物,“诸报无不以刊白水之文为荣”。而他写得最多最好的,是有时署名、有时不署名的时评。林白水的政论小品,就连标题也能弄出不少诙谐和趣味来,如《俄国武官不客气的说话》《商部尚书吃花酒》《大家听戏,好玩得很哩》等,令人莞尔。看看林白水的一段文字:

  张之洞看见俄人占了奉天,也着了忙,就跑到俄国钦差衙门里面去求见他……俄钦差冷笑道:不行也要行了!张之洞还乱嚷道:万万不行,万万不行!那俄钦差卷着胡子,抬头看着天,拿一条纸烟只管一上一下地吃,不去睬他……(《俄国武官不客气的说话》)

  不光文章写得好,这个林白水本人也很有趣。他颇有些“名士”脾气,每篇时评仅收稿费5元(当然已经比一般稿件的稿酬高一倍多了),而且非等这5元用尽之后,才动手写下一篇。一次,一位朋友来看他,他留这位朋友吃饭,可一摸身上才发现囊空如洗。他说了声“你稍等片刻”,便伏案疾书。一盏茶的工夫,一篇千字文就毫不含糊地搞定,于是吩咐仆人:“赶快送到报馆去,要现钱。”仆人旋即带回5元钱,林白水于是请朋友到饭馆大快朵颐。

  1926年4月,直奉联军进京,北京城一时大有乌云压城之势。林白水挺身而出,迎刃而上,在时评中斥军阀为“洪水猛兽”。8月5日,他在《社会日报》发表时评,讥讽抨击那些在强势者的卵翼下胡作非为的宵小之徒。

  这番言论直接给他招致了杀身之祸。次日晚上,京畿宪兵司令王琦奉张宗昌之命,乘车来到报馆,略谈数语,便将林白水强行拥入汽车。报馆编辑见势不妙,赶紧打电话四处求援,林白水的好友薛大可、杨度、叶恭绰等人急匆匆赶往潘复的住宅,找到正在打牌的张宗昌及潘复,为林白水求情未果。第二天天色微明时,林白水被宪兵拉到天桥,连话都来不及说一句,就被一枪打中后脑。附近有居民听见枪声赶来,只见身穿灰色大褂的林白水倒在路边,头发上沾满血污,双目微睁,还有微弱气息,而刽子手们早已离去。白水先生从容就义,1985年7月30日,新中国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

  林白水的女儿林慰君1986年在福建参加纪念林白水就义60周年纪念活动时说:“先辈人的爱国刚烈之气,对林白水影响至深,他不避权势,不畏强暴。他一生中无论是兴学、革命或是办报,都贯穿着强烈的爱国民主主义思想。”(王大龙 新闻工作者、中国记协国内部原主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