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红楼风云人物之蔡元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蔡元培似类乎完人。

 

      翁同龢说:蔡元培乃庚寅贡士,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胡适说:蔡先生是位翰林出身的宿儒,也是位受过新时代训练的学者,是位极能接受新意见新思想的现代人物。能充分信用他手下的人,每委人一事,他即付以全权。遇有困难时,他却挺身负全责;若有成功,他每啧啧归功于主事之人。人每乐为之用,又乐为其尽力。迹近于无为,而实则尽人之才,此是做领袖的绝大本领。梁潄溟说:把众多知名人士聚拢在北大,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这当然非他一人之力。然而数起来,却必要以蔡先生居首。陈独秀说: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的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这是他老先生更可令人佩服的第二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杜威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为蔡元培70岁祝寿时,各界人士见蔡先生一直尚无房产,于是数百人捐款准备为其筑房。他们说:这可以看作是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因为这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我们还希望先生的子孙和我们的子孙,都知道社会对于一位终身尽忠国家和文化而不及其私的公民,是不会忘记的。

 

      在红楼还有一件事,更能反映出蔡元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947年9月,在红楼一层第167号房,中共地下党为了革命的需要,建立了一个公开的图书馆。学生自治会决议指出:“为了纪念已故校长蔡孑民先生,承继兼容并包的精神,收集各种书籍,培养自由研究的风气,发扬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决定成立孑民图书馆。”在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下,一年内藏书达5000册,至1949年又增加了一倍。

 

      蔡元培,号孑民(1868.2~1940.3),青少年时代接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曾为了治愈母病,仿效古人割臂肉入药。从15岁起中秀才、举人、进士,直至28岁补翰林院编修。从30岁起转而学习日语、英语、拉丁语、德语、意大利语,并任过世界语学校校长。从39岁起20年内5次出访德、法,还考察过比、奥、意、瑞士、荷兰、英、美等国,游学旅居国外12年,兴趣在哲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史、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等诸多领域。

 

      1916年12月,不愿出任浙江省长的蔡元培同意担任北大校长。很多友人劝其为保个人名节,不要接北大这个烂摊子。但孙中山认为:蔡元培去北京,不仅可整顿北大,而且北方需要传播革命思想,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性教育。蔡元培在孙中山鼓励之下,决心赴任。48岁的蔡元培接到任命状后,就开始大力改革北大现状。首先改五科为三院,其次进行师生队伍建设,招聘具有进步思想的教授;留用学有专攻的旧派人物;解除包括洋人在内的德才缺失的教员合同;策划国际著名科学家诸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来华讲座活动。对于学生则要求端正学习目的:非为做官,非为致富,要研究高深学问,砥砺德行。重视大学图书馆的作用;支持学生业余社团、进步组织及创办各种学术刊物;提倡美学教育、增设美学课程;发起“进德会”以对抗来自社会嫖赌毒的诱惑;开办夜校使员工有受教育的机会;推动青年出国勤工俭学运动;组织学生军进行军事训练。蔡元培所进行的任何一项改革,都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仅以招收首批女大学生为例,军阀曹锟便要以“蔡校长让男女同校,败坏风俗,可拘押究办”。

 

      蔡元培生活简朴,一生四海为家不置房产。在家自己洗衣服,倒使前来的名流官宦窘态十足。有学生见饭馆伙计给校长送中饭,打开提篮看到的不过是馒头和醋溜白菜,与普通学生无大区别。就连蔡夫人都说:他饭烧好也吃,烧焦了也吃,容易伺候。蔡元培对人态度平和,有一次,钱玄同不太客气地说: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写得这样蹩脚,怎样能够考上翰林?蔡元培笑着说:可能当时风行黄山谷字体的原因吧。

 

      有人说:北大的学生都很高傲,怎么到了蔡先生面前都成了小学生。但无论学生或教师与蔡元培之间的关系都是融洽的。据当时在北大红楼读书的萧劳回忆:有一次,因替朋友办理旁听北大课程证明与学校教务处发生矛盾,他火气十足直闯红楼二层208号的校长室,蔡元培听完他的申诉后,又调查了教务处方面的原由,最后亲笔写下准予旁听的批条。

 

      在蔡元培的书房挂着他的手书格言:“学不厌,教不倦。”他对学生品德教育十分重视。在发生学生之间匿名小字报事件后,他在一次大会发言的最后点了这件事。他认为:相互间发生矛盾可以规劝,但须从友谊出发。若用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必是品性沉沦之渐”。

 

      蔡元培除日常繁重的校务工作外,还亲自进行授课实践,开设了美学课。当时的学生回忆说:蔡先生声音不高却很清晰。讲到外国美术时,还带图片进行展示,我们觉得很有兴趣。红楼最大的第二教室完全挤满了来听美学课的学生,连讲台上都站满了。

 

      蔡元培从1917年1月开始任北大校长至1927年辞去校长职务,他自己曾说:总计我居北大校长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然而正是在红楼这短暂的时期,他参与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1919年5月2日,《晨报》头版头条揭露巴黎和会裁决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日本。为此,发出“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的号召。蔡元培于当日在北京大学召集百余名学生代表开会,鼓动青年奋起救国。5月3日凌晨,蔡元培在家中见到特地赶来的国民外交协会负责人汪大燮,当他得知政府密令巴黎和会中方代表在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消息后,又召集《国民》、《新潮》杂志社的学生代表到自己东堂子胡同的家中开会,通报情况。当天下午,国民社、各校学生代表召开了紧急会议。蔡元培又以北京欧美同学会总干事身份,给中国使团首席代表发电报阻止签字。当晚7时,在蔡元培允许后,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并联系到北京13个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会议决定将原拟5月7日的示威集会提前至5月4日。对此蔡元培都给予了支持,他说:现在民族命运系于一发,如果我们再缄默等待,民族就无从挽救,而只有沦亡了。北大是全国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五四运动中,北大学生的社团组织起了重要作用,例如示威用的旗子共三千面,都是由北大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的成员连夜把示威口号书写在剪好的白布上制成的。这些社团正是蔡元培倡议下组建的。5月4日晚上,蔡元培参加了学生大会,并表示:一定要把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北大20多名学生保释出来。会后,又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北京各大专院校校长谈判团,准备如营救失败,则北京教职员集体罢课。蔡元培多方请托,并亲自到警察厅表示:愿以一人抵罪,担保开释学生。5月7日,北大召开全体成员大会,迎接被捕学生归来。蔡元培率众在红楼门口列队并陪同出狱学生进入设在操场的会场。蔡元培支持学生的立场,还可以从其7月23日发表的《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再次得到证明:“诸君自五月四日以来,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救国之运动。”

 

      五四期间,社会上炮轰北大、焚毁大学、暗杀校长的流言四起,教育部派来的秘书每天坐镇校长室,监视蔡元培一言一行,干预日常教学工作。随着反动政府进一步施压,为保全北大,5月9日,蔡元培被迫递交辞呈离开北京。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由于他的被迫辞职,引发了一场大规划的“挽蔡运动”。在“挽蔡运动”中,红楼内充满群龙无首的焦虑气氛。一天下午,各系教授在红楼二层临街一间教室内开会,协商挽蔡问题。突然,守旧派人物拖着清代长辫的辜鸿铭冒出一句:蔡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在“挽蔡”运动中,北京各中专学校以上的校长全部同时辞职,教育总长因与政府意见相左亦提出辞呈。北京各高校宣布罢课。蔡元培在此期间曾有三条宣言:“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

 

      在经多方协商努力之后,蔡元培同意复职。9月20日,北大三千人开学典礼后,还召开了欢迎蔡校长重掌校务的大会。学生代表致辞中说:“今日之欢迎先生非感情的、非虚伪的,乃欢迎国家新文化!国立大学之新纪元!学生等之新生命!”

 

      蔡元培在北大红楼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做了大量兴利除弊的工作。也正是在他执掌北大时期,将众多知名人士聚拢在沙滩红楼,使其各展所长,开出一种风气,形成一大潮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