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国家级盗窃案:亲王级人物把手伸到国库
2015-07-15 11:53:40 作者:肖伊绯 来源:北京晨报 已浏览次
在清朝中期,嘉庆年间(也就是大贪官和珅刚倒台后不久),就出了那么一桩轰动一时的国家级“盗窃案”。这起大案,其实是嘉庆皇帝的一个兄弟,一位亲王级别的人物,直接把手伸到了国库里,拿走了几千两白银。府库里的人查将起来,抓了两个守库的值班士兵,想以此治罪了事,息事宁人。没想到,嘉庆皇帝这一次好像是动了真格,派刑部尚书德瑛,会同宗令、宗正亲王两位一并办案,要将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这刑部尚书德瑛何许人也?也甭提什么祖宗家谱,丰功伟绩,单单是看当年嘉庆皇帝的两则口谕,就知道他有多红。
“七年六月十五日旨:军机大臣现在人少,吏部尚书刘权之、刑部尚书德瑛俱著在军机处学习行走。”——这是嘉庆七年,皇帝对德瑛的亲自提拔。时任刑部尚书的德瑛,受皇帝赏识,有意将其培养成军机大臣了。德瑛本来也是镶黄旗人,根红苗正,受到皇帝的栽培,前程远大。
“九年六月十一日谕:军机大臣德瑛,自行走以来,人甚慎密,清文最为通晓,办事亦极认真,本日已降旨调补吏部尚书。”——这是嘉庆九年,皇帝在对德瑛的行政能力观察了两年之后,发现他办事认真,就把他提拔成吏部尚书了。虽然同是部级干部,可吏部尚书这一部不同一般,相当于如今的组织部,专管皇帝身边的臣子升迁奖贬的。
那么,这样一位位高权重且办事认真的大清官来办这桩国家级“盗窃案”,应该是得心应手、势如破竹的吧。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德大人开的第一次碰头会,就碰了钉子。曾经审讯过或者正在审讯这个案子的官员,都不约而同地想拿那两个值班小兵开刀,不想再深究下去了,并且暗示德大人,可以以此顾全皇室的脸面,说嘉庆皇帝也不过作作样子,总不愿意将自己的同胞兄弟治罪的。德大人义正言辞地说:“国有常刑,案从其实。果宗室人犯窃,罪无可贷,尚有议亲典在,只圈禁耳。若卸坐库丁,则妄杀两无辜矣。”——德大人认为两个值班小兵做不下盗窃库银的大罪,他们没那么大胆子也没那么大的权力,背后一定有一个“大偷”;因此,现在不能轻易处决两个小兵。他执意不听众人的劝告,大伙儿也不能勉强他,于是官员们消极对待,就只有德大人一个人忙前忙后了。
但这案子一连审了好几个月,没有审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关于这次库银被盗案件的审讯结果。看来,“大偷”们既没有被治罪,只不过在后世记录中,对德大人多了一句好评而已:“其操行办事,岂寻常具臣所可比哉!”
事实上,嘉庆皇帝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在拉倒了和珅这样一个国字第一号大贪之后,官僚体系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谐、中庸休养的过程。起用德大人审库银失窃这样的国家级“盗窃案”,其目的只不过是敲山震虎,给大伙儿提个醒收敛点,并无深究大办的意思。可能也是德大人不够老练,会错了意,差一点儿办砸了这个案子。没多久,嘉庆皇帝即赏了德大人一个“美差”,到新疆去做“封疆大吏”。据说,德大人精通翻译,在新疆闲来无事时,居然将《朱子通鉴纲目》翻译成了满文和维吾尔文,也算德化一方了。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