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县

山西新绛县

      文物古迹(23张)悠久的历史为新绛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目前,全县已发现各级文物古迹169处,其中旧石器遗址1处,新石器遗址22处,春秋战国墓群2处,汉代墓群3处,其他名人墓葬17处,古建筑64处,碑碣刻石32处。革命文物8处,古树6处,化石5处,仅2.5平方公里的县城就有各类名胜古迹33处。


      在已发现的文物古迹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有四处,属于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有15处。创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的“绛守居园池”,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时间最早的官家园林;创自于唐代的“绛州大堂”,昔日曾是大唐名将张士贵的《帅府堂》,是堂进深五间,面阔七间,为全国州府大堂之最;龙兴寺内的“唐代宝塔”,其迭涩而出,直指蓝天,塔顶曾多次腾烟,青云直上,一连数日,千年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这个谜,时下尚未能解开。名闻遐迩的唐代“碧落碑”,小篆俊秀,书写特异,笔法工整,布局严峻,后人难以认读,为我国书法史上的珍品;保存完好的十二卷本宋代“绛帖”,系全国四大名帖之一,再现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风貌;以“悬塑”出名的唐代“福胜寺”,完好地保存了几代民间艺术家精心创作的40余尊彩塑,成为我国美术苑地中的奇葩。,以古代农业为题材的明代《稷益庙壁画》,名震华夏,似可与“永乐宫壁画”媲美;创建于元明的“绛州三楼”,三足鼎立的局面,全国少有;金代天德三年铸造的万斤巨钟,钟声悠扬,静夜可闻30华里;传说“七星坡”的“石星”子夜可以发光;价值连城的馆藏文物“战国玉壁”、“金代钞版”等等,永远折射着五彩缤纷的民族之光。

      绛州大堂位居新绛县城西高垣之上,新绛中学校内(原州署衙门内)。东西长29.20米,南北宽15.40米,占地面积311.28平方米。始建于唐,现存大堂建筑为元代重建遗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绛州大堂始创于唐,现大堂内仍有四块大型石质覆盆式莲花柱础可以炫耀唐代的辉煌。一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州府衙门的正堂,明镜高悬,衙役呐喊,百姓有冤,可以击鼓上堂,是非曲直,全凭知州的良心所栽。难怪在大堂中心,正堂前有一块已碎裂成多块的“鱼儿跪堂石”,意为鱼儿喝水各凭良心。公正与否,只有天知道了。


      该堂又名“帅正堂”,史载唐王李世民在稳定李氏王朝的基础上,为讨伐平息外族人侵,东征高丽,命左领军大将军张士贵在绛州设帐募军,招兵处就设在州治署衙正堂内。今新绛县博物馆尚保留有张士贵的交椅遗件,传为“帅正堂”的见证物。白袍虎将薛仁贵投军,征东平西,最后在汾河湾筑台拜将,也都与“帅正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哥特式“天主教堂”正对着“绛守居园池”,“绛州大堂”跟“居园池”可以说是“背靠背”,过了“居园池”大门的前的马路,有一条很窄的胡同,直接上去就到教堂。每年圣诞节教堂那边人非常多。1937年,荷兰神父孔昭明花了45公斤黄金在这里建造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座哥特式教堂。绛州天主教堂为哥特式,左右双塔耸立,规模宏大,与青岛、上海、广州教堂并称全国四大天主教堂。据说白求恩大夫在赴延安之前,就曾经住在这里。忘了是在抗战、解放战争期间或者“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地方是作为县里储存粮食的仓库。历史悠久。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