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金银彩绣

宁波金银彩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宁波金银彩绣是在真丝质地的面料上用各色彩线绣制、金线和银线盘绣而成的民间手工艺品,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民间风格、丰富的形象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彩绣,顾名思义就是运用金银线作为基材,辅以各种色线,在真丝质地上绣制的作品。那它表现的主题,主要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福禄寿等吉祥图案, 还吸收了敦煌壁画中藻井及戏剧补子图案,结合宁波刺绣盘金、盘银的传统针法,创造了独具匠心的地方风格,制做的戏剧服装也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称赞。
 
      金银彩绣渊源

      所谓金银彩绣,是一种在丝质地上用金线(银线),结合各色彩线刺绣而成的手工艺品。它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实例出自陕西法门寺的唐代地宫中,当时也称蹙金绣或盘金绣。诗圣杜甫曾有诗曰:“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温庭筠也曾吟诵:“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宁波金银彩绣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宁波地区素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清代,宁波城内的绣坊已为数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世从事刺绣绘图业的“许德来写花店”。至建国前,宁波的海神庙、咸塘街(天一广场)已成为行业街道,约有刺绣店铺30至40家。又据《鄞县通志·食货志》记载:“刺绣其先有药行街仁慈堂之天主教徒传授女工,渐增至千余人”。这段文字虽只笼统提到“刺绣”,但宁波金银彩绣老艺人们多次提到:“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进入宁波,引入了国外的刺绣针法,当地人称之为‘外国绷’。宁波绣工把民间刺绣的传统技法和‘外国绷’绣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宁波金银彩绣。”由此可见,“外国绷”技法的加入为宁波金银彩绣增添了不少特色。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