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梦想照亮的房间——读画家曹颖的《宅女日记》

如果说画家曹颖的油画系列作品《信天游》,让她内心的第一簇生命之火焰凝固在了画布上,那么《宅女日记》系列作品则引领我们来到了一个被梦想照亮的房间。 如果说画家曹颖的油画系列作品《信天游》,让她内心的第一簇生命之火焰凝固在了画布上,那么《宅女日记》系列作品则引领我们来到了一个被梦想照亮的房间。

    如果说画家曹颖的油画系列作品《信天游》,让她内心的第一簇生命之火焰凝固在了画布上,那么《宅女日记》系列作品则引领我们来到了一个被梦想照亮的房间。

 

    黄土高原上原始的生命力曾撞击着一个自小生长于城市的画家的心扉,让敏感的心灵体验到人性本真之美,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求,于是诞生了《信天游》系列作品。这情形很像高更来到了塔希提岛,或者梵高遇见了阳光浓烈的阿尔,有一种相见恨晚的喜极而泣,也有一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明媚与惋惜。

 

    仿佛在一片心灵的混沌中,信步走到了久别的旷野,点燃篝火大声歌唱,四野都是鲜亮的歌曲。但是,当火焰慢慢凝固,爱的灰烬在心头冷却,只好再次把背影留给无边的旷野。

 

    不知道这是人生的遇见还是不遇。

 

    作为一个有着很深民间艺术情结的艺术家,画家带着黄土高原的风尘赶路,并不断描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甚至未知。《宅女日记》系列作品便由此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机缘,这也是一种必然。因为,当画家从民间阔大的旷野只身返回城市,并寄身于斗室之内之时,产生的心灵落差必然唤醒其对身边生活的强烈关注。前者是热烈、直率、纯粹、厚重而阔大深远,是由心灵散发出的原生态之美,甚至带着原始气息,是更洁净人的本真的;相反,后者则从阔大中回到了狭小里面,从大安宁回到了小孤独,两相对照,必然产生一种心灵的压抑感、孤独感与疏离感。而用画笔来呈现并分析这种感受的因由,也就为新探索提供了可能。

 

    于是,原来浓烈的来自土地深处的锣鼓钟磬与生命生长的声音从画面上消失了,画面中呈现出一种孤独、忧郁、安详甚至模糊,有一份寂静的诗意在画面上奔流。这是画家直面现实与自我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在一篇访谈中,画家曾这样说:“我喜欢让作品的画面尽量丰富,信息量大,充满细节,有可欣赏的多层空间,但又绝不是文学性的讲故事,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我追求绚丽的色彩和平面的装饰效果,追求打破时空的丰富想象和无拘无束的自由,从而使画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张力。”

 

    我想,这应该是指引画家创作的一个内在方向,由此生成了画家的艺术个性与独特追求。这种理念在《信天游》系列作品中俯仰皆是,在《宅女日记》中亦闪烁着迷人的光辉。

 

    当画家从那种直接、纯粹与热烈中走出来,蓦然间多了一种自省,多了一份果敢的沉思,并且让这种沉思成为了《宅女日记》系列作品的核心话题。

 

    围绕着这个核心,画家的想象力得到了自由自在地展示。

 

    能否这样猜度,画家创作的《信天游》系列作品,呈现的是画家被外在的民间至真至纯世界的震撼与感动,呈现出一种平面空间上的延展;而在《宅女日记》系列作品中,画家要敞开内心世界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同时是否也寄寓着对自我灵魂的寻找与对生命谨慎严肃的反思,这种反思是纵向的发掘,是深入内心的黑暗时刻寻找梦想的光亮。

 

    但是,那种从画面中传递出来的慵懒与无所事事,总让人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无力感。与活在爱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相比,似乎少了一份从容与自信,恰恰表达了一种当代人灵魂的游移状态,似是而非,不可把捉。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