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朴到聚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诗经泛读》二零一五年六月十二日

 

  《汾沮洳 》是魏诗的第二首,毛传曰:剌俭也。其君俭以能勤,剌不得礼也。毛诗正义曰:作《汾沮洳》诗者,刺俭也。其君好俭而能勤,躬自采菜,刺其不得礼也。表面上看,国君简朴是好事,为什么还会是刺诗呢?

 

  经文: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按照毛诗正义的解释,第一段经文是说:由于魏国国君俭以能勤,行路至汾水河边时,看那河边湿地之中有莫菜,我魏君亲往采其莫,是俭而能勤也。国君亲自菜菜,能勤俭到如此地步,其美信无限度矣,非尺寸可量也。其勤俭之美虽无可度量,但却失了国君应有的气度。采莫之事,非公路之礼,贱官尚不为之,君何故亲采莫?刺其不得礼也。后两段经文的意思大致相同。

 

  表明上看,国君勤俭是美德,但是勤俭过度而不以礼节之,则会失其中正之风。《论语》雍也篇中第二条说: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孔子赞同的简朴,是在礼的节制下的,也就是不能一味求简而失却敬畏之心。国君为一国之主,国君的行为,会改变一国的风俗。而礼作为一种制度,就是要求国君要显示出国君应有的气度,在国君带领下的国家行为,就要显示出一国的威仪。魏风的前三首诗,《汾沮洳 》表现了国君的简而失礼、《园有桃》则是刺魏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葛屦》则表现了魏国国民机巧趋利,纠其原因,还是因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在这样的国风之下,魏国的君臣由俭至啬、由啬至敛、由敛至贪,一步步的滑向了贪鄙重敛的境地,而整个魏风,也终是以《伐檀》和《硕鼠》这两首著名贪诗作为结束的陈词。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