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老子》之“道”

第一层级的“道”之后便是“无”和“有”。“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在“无”、“有”是并列关系还是先后关系上卡了一卡。 “无”和“有”如“阴”与“阳”一样,既可以说是道的两个组成状态也可以说是道的衍生。我个人觉得不妨既看作并列,也可以认为有逻辑先后顺序。因为人更习惯于认识“有”,只能想象“无”,越空茫神秘的东西大约越在前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国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第二次共学、第一次领读老子,心中不无畏难。老子八十一章,每章字数不多,结合注释读懂字面意思仿佛不难,但如果说这样就读懂了,那不是真的。读《老子》这样的作品,逻辑思维之外,需得结合全部生命经验,加上直觉和想象力,才有可能接近吧。况且说出来了往往茫然,感觉没说的更多。


      周二晚上的共学,我们总结了“道”的三大意义,着重讨论了“无”“有”的关系,以及第二章第一句话有无价值判断对整章逻辑关系造成的影响。


      第一章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无法明述、无法命名的“道”,在老子的世界里,究竟是什么呢?第一层级,“道”是超验性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根源,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陈鼓应),它无形无限、独立不改、运行不怠。第二层级,“道”是事物的普遍规律,道的两大规律是相反相成、返本复初。第三层级,“道”落入世间,形成万物的属性与本分,称为“德”,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属性与本分生活就是有“德性”,如何才能观照到“德性”呢?态度须得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俭朴、谦下。


      第一层级的“道”之后便是“无”和“有”。“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家在“无”、“有”是并列关系还是先后关系上卡了一卡。 “无”和“有”如“阴”与“阳”一样,既可以说是道的两个组成状态也可以说是道的衍生。我个人觉得不妨既看作并列,也可以认为有逻辑先后顺序。因为人更习惯于认识“有”,只能想象“无”,越空茫神秘的东西大约越在前吧。


      读到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大家又卡了一卡。争议点在这段话有没有一个价值判断。这一章主要说明万物都处于一个相互对待的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道之人深谙万物姿态各异、相反相成的道理,不判断,不干涉,让万物呈现自己的样子。这句话若有价值判断,即“斯”是指示代词“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们有了善的标准和美的标准,便是一件“恶”与“不善”事。如果这句话没有价值判断,即“斯”为连词,则单纯描述出万物相待的状态。


      读《老子》,在言传与意会之间,有许多的不尽之意。在一切过于分明的世间,有一个地方,有一群人,谈“玄”,蛮奢侈,蛮好。


      2015年5月5日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