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栖霞寺首块碑与唐碑亭复建落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总碑和明征君碑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总碑

      千年古刹栖霞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寺院,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上曾几经兴废,并多次修复和扩建。10月15日,记者获悉,继复建地藏殿和紫峰阁后,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唐碑亭和栖霞寺建寺以来的首块碑复建落成,在今年红枫节期间正式“开门迎客”。

      明征君碑御碑亭为仿唐式建筑

      明征君碑位于栖霞寺南侧,是唐高宗李治为纪念南齐隐士明僧绍舍宅为“栖霞精舍”,为创建栖霞寺之始而亲自下令于676年所建,碑身高2.73米、宽1.25米。碑阴刻“棲霞”二个大字,笔势雄劲,神采奕奕。史料载,为高宗李治御笔亲书。据明代官员顾起元所著《金陵古金石考目》中记载:唐高宗李治曾御书栖霞山亭记。碑额“明征君碑”四字由王知敬篆书。该碑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为南京市目前唯一的一块保存完好的唐碑,弥足珍贵,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由于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岁月的变迁,该御碑亭甚是破旧,已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于是今年栖霞山对明征君碑亭又进行重新修葺。目前,建好的明征君碑亭为仿唐式两层建筑,木结构,飞檐斗拱,外观为红色,高约9.64米,宽约7.6米,第一层有木质栏杆,亭内有镂空如意纹饰,上下檐有琉璃脊兽,砖瓦为黑色荧光琉璃瓦,亭的最高处为鱼龙吻,整个建筑古朴典雅。

      栖霞寺建寺首块碑也复建亮相

      以栖霞寺建筑群为中轴线,在明征君碑亭的对面即是复建的江总碑和碑亭,其建筑风格和规模与明征君碑亭基本一致。据介绍,原江总碑立建于588年,比明征君碑还早88年,介绍了明征君的生平事迹、舍宅为寺以及修建和开凿千佛岩的历史。碑文为江总(江总字总持,梁为尚书殿中郎,入陈,历吏部尚书、仆射)所撰,是最早记录栖霞山历史的文字资料,为建寺以来的第一块碑。

      “若到栖霞寺,先看江总碑”,这是古人对于栖霞寺六朝江总碑的赞美和评价。据文物专家考证,江总碑是我国唯一的南朝陈代碑刻,也是栖霞寺建寺以来的第一块碑。该碑矗立在“龙”九子之一善驮碑的——赑屃上。

      恢复“品外泉”昔日景象

      在著名的景点千佛岩附近,有一潭池水紧偎于陡立的石壁下,名曰“品外泉”。据史载,《茶经》的作者、唐代茶圣陆羽嗜茶,喜评天下佳泉,唯独栖霞山此泉泉味甚佳,不为陆羽所品。后世之人殊觉遗憾,遂名为“品外泉”,在当时,是由中峰涧水流至千佛岩附近时改由地下暗槽流到无量寿佛前汇聚成池的。泉水曾供僧人使用,后由于地质结构变化,平日干涸见底,早已无复昔日旧观。为了恢复这一景致,景区在水池与旁边的岩壁中间铺就叠石,池边驳岸造景,岩石中有流水溢出,沿着叠石一直流进池中。同时在周边配置了一组组小沙弥雕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