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最强寺"龙泉寺:建于辽代 有法师毕业于清华
2014-09-14 16:45: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浏览次
北京龙泉寺始建于辽代,抗战期间逐渐衰落。1995年,随着凤凰岭风景区的旅游开放,寺院原貌逐渐恢复。2005年4月11日,龙泉寺正式开放。2006年起开设博客、中英日传统文化网站、八语(种)微博、网络佛学院等。
龙泉寺还被称为“清华北大分校”、“史上科技最强寺院”,记者带着对这些称号的好奇探访龙泉寺,发现这里跟外界描述的并不相同。这里有高知僧也有普通僧人,有电脑手机,但不是人人都是手机高科技不离身的网络达人和科技高手。
对于外界的好奇,贤信的话或许可以解释一二:寺内义工们都很活跃,或许才让外界更好奇吧。
信息技术组只有一位“高知”僧
这些年,龙泉寺被外界熟知,不是古刹的沉静,而是这里的“高知”僧。
禅兴法师,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贤威法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启法师,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贤立法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方丈秘书贤清是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的研究生。2010年北京大学数学系高材生柳智宇在龙泉寺出家也获得大范围关注,他曾获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对此,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曾向媒体表示:“龙泉寺有高学历的僧人,也有初中毕业的僧人。”
而外界以极大的热情关注龙泉寺,更是因为贤信所领导的龙泉寺信息技术中心,它的前身就是在网上赫赫有名的“龙泉寺信息技术组”。
2009年,贤信到龙泉寺出家。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工作了十年,做过写代码的程序员和杂志编辑。而龙泉寺信息技术组也因他而起。早些时候,龙泉寺客堂的挂单已经用EXCEL登记,但只是简单的记录,每天人员和床位变动信息,都要靠人工整理,十分麻烦。这让他想到,或许可以做个系统,用来管理这些信息。贤信出家的第一个春节,就研发成功了“挂单系统”。
之后,他又发现寺内有大量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存储散乱,查找起来很不方便,又想到,可以再做一个数据库。
相对而言,这比挂单系统宏大得多,仅靠贤信一人之力显然无法完成,于是,贤信在龙泉寺的居士义工里找到了一些相关职业的人士,有的会写代码,有的能搞测试,便形成了龙泉寺信息组的雏形。
“技术组里的僧人只有我一个,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义工完成,并没有外界传的有很多法师写代码。”贤信法师领导的信息技术组有几十名义工,“他们中有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有很多百度、腾讯、豆瓣、新浪的职员。”
在贤信看来,“最强”信息组,也是指这些帮忙的义工技术强大。
信息组频繁与IT界互动扬名
让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出名,则源于贤信频繁参加IT界的各种技术大会。2011年11月,圈内最大中文IT社区CSDN举办移动者开发大会,一位身着僧衣的法师和他淡然寂静的表情吸引了其他参会者的视线。来者正是龙泉寺信息技术组的负责人贤信法师。从此,IT圈盛传:“龙泉寺,有极客。”
之后,龙泉寺与IT圈互动频繁。据媒体报道统计,仅2013年,龙泉寺参加了9次各类技术开发大会;全年有360公司、码农俱乐部、eico design公司等二百多名互联网界人士到寺中参访。
与此同时,坊间传闻则开始有模有样,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几年前,微信之父张小龙正处于事业的低谷,开发了QQ邮箱后一直找不到新的方向,有一次从广州到北京时来龙泉寺散心,在与寺中扫地僧攀谈后,发现对方居然懂得技术和产品,在扫地僧的开悟后,回到广州闭关1年,微信终于大成。
“张小龙有没有来龙泉寺,我们不知道,因为每天来的人太多,我们也无法一一统计。”贤信法师对记者说,这件事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
频繁互动的结果是,一帮精通技术的程序员成为龙泉寺的义工,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发展壮大起来。
文并摄 新报记者 刘超群 部分图片由龙泉寺提供
其实手机电脑不能随便用
有“高知”僧人在此修行,外界便把龙泉寺描绘成了一座高度移动互联网化的地方,“僧团全部用iPad来读经,布满了Wi-Fi,人人都是智能手机。”事实上,这些传闻只是对错参半。
自2010年贤信完成龙泉寺的“挂单系统”后,龙泉寺信息化管理系统就一直在做。龙泉寺有专门的电脑房,二十多台电脑一字排开。电脑房门禁系统采用了指纹识别系统,僧人需要通过指纹识别才能进入。僧人如工作需要,要经过严格申请才能上网,申请内容包括上网时长和工作内容,经书记法师批准后,会分发给申请者一个账号,账号可以记录僧人浏览的所有页面,过时网络自动切断。“电脑管理系统是借鉴了北京大学的电脑管理系统。”贤信说。
龙泉寺也有手机,但只有一定职责的法师才能用手机。贤启法师、贤立法师都有手机但并不是他们个人专属,因工作需要对外联系后,手机要归还,“其他僧人若与外界联系,可以借用‘客堂’的两部电话,僧众之间联系就用电话留言或寺里的专用步话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