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和平的催化剂
2014-02-14 10:28:14 作者:如意法师 来源:四川尼众佛学院 已浏览次
在世事纷乱、人心浮躁的时代中,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人,都有着和平的愿望。人都有权利要求过安定、福乐、没有战争恐惧的生活。因而才有环保、禁核、限武的呼吁,原子能用于和平乃至和平祈祷的种种行为。但这些并未能有效而具体地过到和平的目的。因为和平并不是意味着没有战争或者战争的停止,而是要永久的安宁。经云:“内有不平不和之因,外有不和不平之事缘,彼此互相影响,世界才永无宁日。”所以,只重视外在措施,而不重视内心的净化,皆不能达到和平的目的。
现代科技文明隐伏的危机,已被越来越多垢我都感触到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迫切性。而这些危机正是人类自己所制造的,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严重破坏,面临遭受自然界报复的危险;一是人类自身精神空虚无所依靠、伦理道德失常、青少年吸毒甚至于自杀等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世界战争的危险直接伤及人类自已。这些都是由于现代文明片面发达物质,征服自然以满足人类的欲望必然导致的后果。经济上的拼命掠夺剥削,人我上的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驱使人们残酷镇压,不顾一切后果,忘记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向自然界施加高压,拼命索取,不能不造成人类内在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慌恐不安。
向外追逐物欲的风潮,物质的诱惑,各种人造的文化信息对感官的过多刺激,使人们忘记了内在精神的修养,不自觉地随物逐流。它超过了任何社会道德文化及宗教说教的魔力,袭据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使人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祥和;或者在快节奏的生活高压下,感到精神紧张、身心疲惫。从而道德败坏、纵欲无度、纸醉金迷、贪污受贿、作奸犯科,甚至堕落为犯罪;或因为商品时代的人际关系之冷漠而寂寞孤独、愤世嫉俗;人们已经物化为工业社会中的机器零件,迷失自我,从而怕惑不安,萎靡不振;或因信仰崩溃而彷徨岐路,茫然无措。这些现代精神习理问题,心身病患有增无减,使整个社会成了一种病态。有不少的青少年不堪学习与工作的高压而选择自杀。
由此看来,由于外在的高压与内在的不安,使得人人心浮气躁,必然造成国家、民族话里有话的各种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依照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终必然以战争为解新局面矛盾的手段。所以才会有举世骇人的美国9.11事件的发生,美国与塔利班不正上演着这一幕吗?事实上,当今世界各个国莫不在备战,最顶尖科技人员投身于军事防卫,为制造超级的杀人武器,准备战争而殚思竭虑。人类自相残杀的技术革新已经远无超过了保存自己的技术。不难设想,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全人类将在第一次核攻击中同归于尽。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将毁坏一旦,这不正是佛经中所预言的刀兵劫吗?
人类一味向外驰求,欲征服自然为我所用,结果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自然界固有的节奏紊乱,受到了强大自然力量的报复。由于以私我为中心而向外逐物,以自己物欲之满足为宗旨,不知省察物欲的虚妄和片面满足物欲的危害,结果心为物役,精神被污染扭曲、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安详、宁静之快乐。现代哲学家舍勒曾说:“即使科学完成以后,人作为一个精神的存在仍然是绝对空虚的。事实上它将陷入与古代相似的野蛮状态中……而得到科学支持的野蛮状态是所有能能令人惊骇的。”科技的发达,不仅带给人物质生活的便利,而且也加深了现代战争年代的残酷性,加快了人类毁灭的速度,失去了正确思想的科技,完全成了毁灭人类的超级杀手。为了避免人尖残酷暴行的一次次重现,人们不得不寻求针治人类蔽病的途径,来化解消除这些危机。
古人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今天的我们应该说:人不为人,天诛地灭。“损人者必自损,害人者怕自害,如有某一地区的环境污染、经济恶化、政治混乱、社会风气败坏,每每立竿见影,全人类的生活安全,很快就会受到影响。可见,人类的危机感,归根到底是人习的危机,要想彻底根绝战争,消除种种潜在的危机,博大精深的佛学所蕴藏的深广智慧,正如对症良药、岐路明灯。佛法所蕴藏的明哲睿智,足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 放下我执 致力和平
佛教从产生、演变、发展到今天,始终如一都是致力于和平的宗教。佛说:“诸行无常,诸受是苦,诸法无我。”这在一般世间学者,也多少有所窥见。但他们不是走上悲观自杀与纵欲;就是走上残酷与阻险;古代的道家、法家,近代的唯物论者促进矛盾,就是一个例子。然而,佛教第一义的理智和生活,侧重无常、苦痛;在情识本位的世间法中,却向来歌颂无争的和合,倡导和乐共存的道德。这在佛教的戒条中,表现得最为明白:不伤害他人的生命(不杀生);不掠夺他人维持生存的物品(不偷盗);家室,是种族生命嗣续的组合,所以不得以满足自我的肉欲,而破坏他人家庭的和谐振动(不邪淫);人类和乐共存,唯有互谅互信,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所以不得欺诈(不妄语);不挑拔离间(不两舌);不恶意的批评骂詈(不恶口);不作诲盗诲淫等无益的戏论(不绮语)。佛教世间的无常、苦、无我,而推行善生世间法,似乎奇特,其实理由很简单,无常不是断灭,和乐自在不无相对的价值。传教的人乘正法,是立于生存意志的基点,出发于人类共同的要求。
责任编辑:泽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