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

      “清”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个独特概念,在诗学的历史语境中,它既是构成性概念,又是审美性概念。由于它自始至终都是与古典诗歌的终极审美理想相联系的一种趣味,这决定了它在古典诗学中的重要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一文,从五个方面研究了有关“清”的种种问题。

  第一,“清”在古典诗学中的重要位置。

  第二,作为传统审美趣味的“清”。作为诗美概念的“清”,首先是与一种人生的终极理想和生活趣味相联系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道家的清静理想。从陆机到钱起的六百多年间,“清”这种非常文人化的趣味已逐渐定型。

  第三,“清”在诗学中的确立。“清”在先秦首先出现在音乐评论中,六朝时逐渐用于文学批评,到唐代诗论中,“清”已成为很活跃的诗美概念。但它的内涵直到明代诗论家才加以概括,形成有关“清”的诗美观。

  第四,“清”的审美内涵。清由水清之义引申来,是与“浑厚”相对的一种审美趣味,它明快而澹净,有一种透明感,有时也会有寒冽逼人的感觉。作为风格范畴的“清”,可以表述为形象鲜明、气质超脱而内涵相对单薄这么一种感觉印象。如果具体地加以分析,则可列举出明晰省净、超尘脱俗、清新自然、古雅和凄冽等要素,而其负价的要素则是弱和单薄。

  第五,“清”作为诗美的核心概念。诗学史上的“清”是个相当开放的审美概念,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派生性。它的基本含义就像色彩中的原色,向不同方向发展即得到新的色彩。以清为核心构成的诗美概念多达数十个,显示出它在古典诗学中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