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故土”丹林当代国画展在西安当代美术馆开幕
6月6日下午三点 由西安当代美术馆、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陕西省府谷县文联联合主办,锦业美术馆协办,西安市永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支持的“荒原故土”丹林当代国画展在西安当代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特邀著名画家罗平安先生作为学术主持,并特邀著名画家崔振宽、张振学等作为嘉宾。由锦业美术馆周莉做策展人,西安当代美术馆温中良为执行策展,并特邀著名媒体人杨方兰女士友情出演策展助理。在两馆联盟的前提下,共同筹备组织这场别具一格的丹林国画展。
这个展览在西安地界首次由两家有分量的美术馆(西安当代美术馆、锦业美术馆)共同举办,以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呈现,或许将打开未来美术馆联盟的新思路。
画家丹林致答谢词
荒 原 故 土
文/罗平安
故土,一个远离的家乡。
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就产生在黄土地上;中华文明就产生在这个荒原上。
黄河是中华人民的母亲,伟大的母亲。她赋予了这块土地,祖祖辈辈,产生了农耕文化的文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付出勤劳,创造着美好的世界。
苦,已经成为黄土地上人的精神,不需要赞扬,更不需要回报,就是奉献,没有去追求生命所需的享受,永远在这块土地上流血流汗,只求得到自己所劳动的那么一点点成果。
陕北的剪纸、陕北的腰鼓、陕北的秧歌,体现了这块土地上精神的博大和对勤劳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陕北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但是没有欲望,对社会没有索求,除了奉献就是奉献。奉献自己的劳动,奉献自己的生命。
丹林作品没有去追求去炫耀这块土地所需求的表象,他在这块土地上像农民一样去耕耘、去劳作,因为是这块土地养育了他,给了他生命,给他了美好的人生世界。
他表达的是一个艺术家对这块土地的一个真情——爱!
故 土 荒 原
文/周莉
有人说,中国画走到今天已经穷途末路。
究其传统,各有说法。当然,无论是半坡的人面鱼纹盆,还是魏晋南北朝的古墓壁画,又或者八大、徐渭等文人水墨,似乎都无法超越。今时今日,想要在中国画范畴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几无可能!
也因此,很多当代水墨画家因循守旧,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炒剩饭吃冷菜乐此不疲以为传承,却因太过陈旧难引共鸣;亦有英雄无畏者血拼一条路腾挪跌宕下足功夫造出水墨“新气象”,却因不曾打下基本功练地全无章法不免花拳绣腿惹下笑话。
难得丹林几十年如一日,将目光锁定黄土地,扎根“故土荒原”,将一腔热情化成满纸水与墨的氤氲,在自然与流变里慢慢转型,从传统笔墨中分离,逐渐强化情绪感受,剥离掉物化表象的水墨语言,以灵动抽象的黄土气息贯穿画面,营造出魔幻绮丽的荒原世界。
丹林的作品绝非空穴来风,大量的黄土地印迹撞击着他的心灵,越来越远去的村庄引发他对“故土”的思索。这些曾经孕育着多少勤劳善良的劳苦人民的黄土地在城市的进化中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抛弃的村庄、废弃的窑洞、荒废的田地、遗忘的老人、留守的儿童无不激起他对这片故土的不舍和留恋。他疯狂地用脚步记忆这些曾经的辽阔,着魔地用画笔永恒这些曾经的律动。在他,是穷尽一生亟需坚守的事业。
翻山越岭,越岭翻山,几十年来,丹林于陕北黄土地汲取营养,“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他不曾刻意炫耀自己的笔墨语言,更不曾刻意营造故土的人情风貌。量变产生质变!在经历大量的笔墨实践后,在越来越浓厚的对黄土地深沉的爱中,修炼内心积淀学养,自然而然的迸发出今日之面貌,实属难得。也因此,观他的作品有酣畅淋漓之感更有沉重默然之绪。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