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

  佛光寺(第一批国保)

  时代:唐至清

  地址:五台县城东北25公里的佛光新村

  据《古清凉传》记载,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大灭佛教,寺宇被毁。唐宣宗继位后重复佛法,至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由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布施重建。

  寺坐东朝西,依山而造,高低层叠,气势雄伟。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寺内殿、堂、楼、阁120余间,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巍峨壮观。现存建筑有北魏遗物祖师塔,依山而建的唐代建筑东大殿,前院的金代建筑文殊殿,其余建筑山门、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窑洞等皆为明清所建。

  寺内主体建筑东大殿,座落于佛光山腰,位于高13米的台基上,其上又筑0.95米高的基座。殿身坐东朝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单檐庑殿顶。殿顶仰覆板瓦覆盖,正脊两端矗立两只仿唐式雄健硕大的鸱吻,为元代遗物。檐下内外柱头和补间处,均设置体积硕大、形制古朴的斗栱。外檐柱头斗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偷心造,补间斗栱五铺作,双抄无昂。内槽柱头斗栱七铺作,偷心造;内槽补间斗栱,栱下无栌斗,从第三层柱头枋上出华栱三重,偷心造。

  殿身四周檐柱,侧角生起明显,柱头卷刹和缓,柱础石形状内柱素平无饰,檐柱石雕有宝装莲瓣。柱间用阑额相互联系,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无普拍枋。前檐中五间装板门,两尽间砌坎墙设直棂窗,两山及背面筑以厚壁,抱框及板门背面保存有唐咸通七年、咸通八年、乾符五年、天祐十八年、同光三年等游人墨书题记。

  殿内梁架结构分为“明栿”、“草栿”,明栿即平闇以下构件,砍削规整。平闇以上为草栿,制作粗糙。平梁上不用驼峰与侏儒柱,仅用两支大叉手斜向支撑,以承平槫上荷载。四椽栿下留有唐人墨书题记“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与殿前石幢相互验证,是该殿建年的重要史证。大殿檐头不加飞椽,无飞檐翘起之感,平直古朴,殿顶举折较平缓。

  金代建筑文殊殿,位于佛光寺山门内前庭院北侧。殿宇坐北朝南,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重建。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八架椽,单檐悬山式屋顶。殿顶仰覆板瓦铺盖。正脊翘起显著,鸱吻卷尾剑把式,脊刹为黄绿釉琉璃制品,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烧造。

  殿身前后檐柱上设置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单栱造。前檐各间补间斗栱,在华栱两侧出45度斜栱,是辽金建筑独特的构造形制。檐柱直径较大,柱头卷刹和缓,侧角生起显著。殿身前檐明间和两次间设板门三道,两稍间安直棂窗,后檐当心间设板门一道,前后可以通行。殿内使用减柱造,梁架全部彻上露明造,前后槽均用长跨三间的大内额,后槽在内额间用斜材传递负荷,构成近似人字柁架的屋架。

  东大殿南侧的祖师塔,建于北魏。塔平面呈六角形,青砖砌筑,高8米。为佛光寺创建时期保留至今的唯一实物。寺内还保存唐代墓塔4座、经幢2座及唐、金彩塑等珍贵文物。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