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岗遗址

其中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两端有刃的条型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器均为手制。多为素面,少数带有蓖点纹、压印点纹,个别表面有乳钉纹饰;原料为泥质或泥质夹砂;颜色多呈红色或褐红色,无彩陶:代表性器物是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出土的木炭标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测定,距今约8000年,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该遗址出土的器物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遗址东半部为村落遗址,文化层厚1至2米,内含遗物极少。西半部为氏族墓地。基地埋葬密集,死者头向南偏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裴李岗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面积2万平方米。发掘墓葬114座、陶窑l座、灰坑10多个,还有几处残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种器物400多件。

      其中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两端有刃的条型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器均为手制。多为素面,少数带有蓖点纹、压印点纹,个别表面有乳钉纹饰;原料为泥质或泥质夹砂;颜色多呈红色或褐红色,无彩陶:代表性器物是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出土的木炭标本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测定,距今约8000年,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该遗址出土的器物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遗址东半部为村落遗址,文化层厚1至2米,内含遗物极少。西半部为氏族墓地。基地埋葬密集,死者头向南偏西,绝大多数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有一座墓较大,基坑里两具人骨,好似合葬墓。大多数墓里的人骨已腐朽无存,少数墓里的人骨已料礓石化。墓坑呈长方形,边缘不整齐。随葬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少者l件,多者20件以上,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放置无一定规律。

      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已开始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