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书画走俏拍场 “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2016-04-25 13:19:26 作者:方翔 来源:扬子晚报 已浏览次
虽然今年的艺术品秋拍尚未全部拉开帷幕,但是古代书画市场已经是“硝烟弥漫”。相比以往明清书画唱“主角”,今年各大拍卖行纷纷将征集重点放到了宋元书画。特别是中国嘉德春拍推出的曾巩《局事帖》,在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1.08亿元天价成交,创造了中国书法拍卖世界成交新纪录,同时创国内书法艺术品单件成交纪录。刘贯道《纨扇六帧》,曾经在2004年上海崇源秋拍上,以2420万元成交。
在这两年的拍卖市场上,宋元书画屡创天价。其中,宋代名家黄庭坚《砥柱铭》手卷拍出了4.368亿元。元代画家王蒙的《秋山萧寺图》立轴拍出1.3664亿元。
中国书画历经千百年来的天灾人祸,时局变迁,至今仍传世者愈来愈少。晋唐珍品寥若晨星,宋元书画在数量上略为可观,但不少精品散失异邦。北宋的赵佶、崔白,色调沉稳,工细如生,堪称稀世之珍。南宋马远、夏珪,山水以大笔渲染,雄奇劲健,空濛迷茫。元代赵孟頫、管道升均笔法精湛。除了这些代表性人物之外,更有不少佚名画家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近年来的古代书画拍卖市场上来看,宋元书画作品是各个拍卖公司竭力征集的对象,但由于现时构成该板块的资源极其有限,大多已经被海内外博物馆所收藏,仍由私家收藏的作品也往往由财力雄厚的收藏家或收藏机构保有。故而流入市场的宋元书画作品极为罕见,然而一旦有精品出现在拍卖市场则万人瞩目,往往成为拍卖市场的焦点。宋元板块具有“量少价高”的盘面特征,而其成交价对于整个艺术市场而言更具有信心指数或风向标的意味。从前两年的拍卖市场来看,由于市场缺乏重量级的拍品,投资者往往关注二流、三流宋元书画家作品,甚至佚名无款的高质量作品,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在2004年12月,在上海崇源拍卖会上,首次在内地市场露面的元代画家刘贯道的人物团扇扇画六开,以2420万元高价成交创下纪录。这套作品曾经在2002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以500万港元成交。拍卖方做了更深入的考据,如认定此作曾经元代大画家倪瓒收藏(钤印“清秘阁心赏章”),民国年间归报人狄平子收藏。并查到了其最早著录于民国年间有正书局印行的《宋元宝绘》(又名《清宫藏宋元宝绘》),上面明确第五帧(旧名《宋李景游灌梅图》)为清宫旧藏,与北京故宫所藏之四帧元人团扇册页应为同一作者。
在中国美术史上,宋元绘画享有很高声誉。记得康有为早年在上海美专演讲时曾说:“周游全球,敢说世界绘画的高峰在中国,在宋代。”北京翰海2008春季拍卖会上,项元汴的一幅《竹菊图》手卷即以739.2万元的成交价雄踞中国书画五个专场的头名。尤为引人注意的是,这幅手卷曾经为张学良先生旧藏,钤有张学良鉴藏印,并收录进《石渠宝笈·三编》,钤有乾隆、嘉庆御玺,著录还可见于《南画大成》、《中国名画宝鉴》、《宋元明清名画大观》、《晋唐宋元明清名画宝鉴》、《历代著录画目》等。
由名家递藏的宋元书画历来被视为“阳春白雪”。由于宋元时期作品鉴定的门槛较高,且精品在市场上更难得一见,来源和著录清楚且可靠的作品在市面上流通的寥寥可数,价格几乎不能以常规来定夺。随着一线宋元书画纷纷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宋元书画的“龙头”地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