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市场化、去政治化 中国当代艺术的十年之变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一号》-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一号》

 

  导言:2005年,蘇富比春拍将中国当代艺术引向国际拍卖,从此出现了一个在艺术评判标准之外的新标准。 四川美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何桂彦博士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2005年至2015年间进入“高速市场化、资本化,以及‘去政治化’的时期”。与此同时,双年展、美术馆、画廊、拍卖等机构与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当代艺术开启了合法化的进程,官方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了相对开放的态度,同时,官方与非官方、体制与体制外、政治诉求与市场取向,在“去政治化”的前提下形成了默契。

 

  按照这个线索,2005—2015年,中国当代艺术走入跌宕起伏的十年。如果按照时间区隔,2005年是进入高速市场化、资本化的元年,这一时期中国当代艺术以政治波普等具有图像符号特征的作品成为艺术生态的代表。2006—2009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呈现井喷状态。2008年之后逐渐开始显现美国“次贷危机”的后果,遭遇“信心上的挫败”,经历市场波动之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显现回归艺术本体的趋势,个人化合多元的态势以及东方性语言融入国际化语境都正在发展中。全球化、市场化和去政治化,似乎成为2005—2015这十年的当代艺术关键词。

 

  这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市场中的跌宕起伏,更可以看到体制对当代艺术的接纳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进国际化语境,崛起的私人美术馆亦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力量。“当代何以成史”,或许在当下我们无法给历史一个定义,但这十年将成为历史的样本。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