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财富结合将是艺术最好的归宿吗
2016-04-14 10:38:37 来源:杭州日报 已浏览次
近日,随着巴塞尔艺术展3月在香港启动和马云登上“胡润艺术榜”等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艺术与财富的关系上。苏坚近日发文说,富豪们将艺术傍身的种种行为有炒作嫌疑,而炒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或财富外的利益,对于艺术本身的发展似乎并无多少好处可言。艺术界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对此也颇有不满,但似乎无法阻挡此种现象的发生。当本该“存放情怀”的艺术逐渐踏上“追求财富”的道路时,艺术与财富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对财富与艺术结合,能否衷心地道一声“恭喜”?它们真的能拥有和童话故事里一样的“从此过上幸福又快乐的日子”的结局吗?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传统绘画艺术急需探索新出路
随着科学发展和文化繁荣,新艺术蓬勃发展,给传统的绘画艺术带来不小冲击。4月10日,广州南岸至尚美术馆邀请多位艺术理论学者,针对目前文化背景下传统绘画艺术的价值及发展问题展开深刻的学术讨论。学者们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解决传统绘画的瓶颈,特别是在现今商业化、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要紧随时代发展,传统绘画势必要演化出新的社会效用。因此,如何在新艺术盛行的时代探寻出路、立稳脚跟,是传统绘画发展所面临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
书画家应文墨并重
现今各行各业均提倡专业化,个人只需将自己负责的部分了解通透。这种思想近年逐渐渗透入书画界,导致一些书画家们只知“弄墨”,“舞文”方面欠缺火候。青年艺术评论家李进玉针对这一现象表示,书画家应当文墨并重,历代的书画大家都推崇这一观点并身体力行。若重墨轻文,则无法体现书画背后包含的深刻思想底蕴,书画本身也会变成空洞而无内涵的涂满墨水的纸,最后贻笑大方。因此,文和墨对于好的书画作品、好的书画家是同等重要的,它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艺术批评应引导艺术市场
近几年,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与传统格局不同的集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和公众等于一体的新型艺术生态链建立起来。这对于艺术领域来说是发展的契机,但由于市场冲击过大,造成一些艺术家被名利所困,逐渐脱离学术主体的评判,面对这一情况,批评家和评论人又应有何作为呢?画家、艺术批评家贾方舟认为,在资本市场的影响下,批评家和评论人不仅要以批评认定艺术的价值,还应当承担起靠专业学术水平引导艺术市场、提升艺术品收藏价值的重任。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