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截获走私象牙:白色金子利润竟达约每根15万元

  象牙被称为“收藏界的“白色金子”,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象牙被一些人作为投资收藏题材炒作,畸形的消费使象牙藏品价格也以每年接近翻番的速度暴涨。

  昨日,记者从辽宁大连海关了解到,该关通过旅检渠道成功截获一批走私象牙制品,包括象牙手镯、手链、项链等共计81件,总重量达4.1公斤。

  目前,大连海关缉私部门已立案侦查,并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

  据大连机场海关辑私分局法制科副科长周皓介绍,这批走私象牙是在海关旅检关员在大连国际机场监管入境时查获的,海关旅检人员在例行旅检中发现三名旅客携带的行李在过X机的图像中体现出象牙手镯、珠子等图像,旅检人员遂对其携带的托运行李开包彻查。

  检查总共发现象牙手镯、手链、项链等81件,总重量达4.1公斤。通过鉴定,海关人员确定这些均为产自非洲的象牙制品。

  象牙及其制品是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保护物种,根据该公约及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规定,除有上述公约组织签发的相关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外,任何贸易方式或者携带、邮寄象牙及其制品进出境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

  中国国家林业局2015年10月发布公告称,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10月15日止,中国临时禁止进口在非洲进行狩猎后获得的狩猎纪念物象牙,国家林业局暂停受理相关行政许可事项。

  畸形消费致象牙走私屡禁不止

  疯狂的象牙走私,背后折射的是部分人的畸形消费。象牙被称为“收藏界的”白色金子”,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高,象牙被一些人作为投资收藏题材炒作,畸形的消费使象牙藏品价格也以每年接近翻番的速度暴涨。据业内人士介绍,1990年以前,1公斤象牙不超过1000元,现在黑市1公斤已炒到了两三万元。20年间象牙价格涨了二三十倍。

  据了解,中国国内的象牙市场管理采用收藏证和特许经销制度,即象牙加工销售商必须经过国家机关资格审核,每一件销售的制品也必须一对一配有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收藏证。

  对这一管理模式,有专家表示,打击象牙走私不能仅依靠海关一家,应该海关、工商、林业等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根据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的一项调查,70%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获得象牙需要杀死大象,而80%的公众表示,知道真相后,不会消费象牙制品。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抵制濒危动物制品更需从自己做起!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