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阿密,中国藏家艺博会热退烧
12月上旬,被称为美洲当代艺术市场风向标的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在傍晚时分的细雨中开场,又在展商们忙着盘点销售清单的热热闹闹中落幕。
今年美国东海岸提前到来的雨季,并没有影响艺博会火热的销售气氛。“从销售情况来说,展会首日便告捷。”纽约艺术经纪人保罗·卡斯敏说。来自于范·德·维(Van de Weghe)画廊的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蓝色的男人VI》(Man in Blue VI,1954),在公开展出首日便以1500万美元(约合9609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被藏家收入囊中。
仍是美洲和欧洲藏家主场
本届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正是诺亚·霍洛维茨(Noah Horowitz)上任巴塞尔艺术展美洲区总监后的首秀,他曾是纽约军械库艺博会的执行总监。他说:“过去几十年,美洲一直是全球艺术界的核心,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洲区保持着始终如一的独特性与持续积极的发展。无论是从加拿大到南美洲,还是整个美国地区,这些区域藏家的收藏对迈阿密海滩巴塞尔十分重要。”
今年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的重点展品清单一如既往的保持了美洲风格。甚至可以说,本届展会所展示的艺术品,相比往年,更迎合了北美藏家的品味和喜好。这从新入参展画廊的构成情况可见一般。11家新加入画廊中有5家来自纽约,3家来自洛杉矶,其他3家分别是来自旧金山、巴西和墨西哥城。
主展区的267家画廊中只有6%来自拉丁美洲,其他展区的比例略高,但也仅有11%.即便如此,其他地区的画廊也不遗余力地在迈阿密着力展示自己代理的拉丁美洲艺术家,以迎合美洲藏家的收藏趣味。纽约Henrique Faria Fine Art展示了墨西哥艺术家Emilio Chapela和哥伦比亚艺术家Miguel ángel Rojas的作品,而纽约Galerie Lelong和苏黎世的Mai 36 Gallery则重点展示了古巴艺术家的作品。
这也许是今年中国藏家在迈阿密较少露面的原因之一。与火热的销售情况形成对比的是,亚洲藏家面孔相比去年大大减少。据6家中国参展画廊之一——北京现在画廊合伙人黄燎原说:“我们熟悉的华人收藏家,基本都没有出现。”
是什么让中国藏家对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的热潮开始悄悄退烧?相比色彩浓烈、形式突出的美洲风格作品,亚洲藏家似乎更青睐韵味悠长的本土艺术,或是西方大师的经典艺术。对于亚洲藏家来说,大举购入历史与文化背景没有共鸣的美洲作品,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目前的亚洲藏家们对整个西方艺术的了解仍然很大程度局限于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前任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曾表示:“要想在艺博会上向亚洲藏家销售西方艺术作品,画廊主持人必须非常敏感,展示一些相对有名的艺术家。想要销售一些他们闻所未闻的艺术家作品是非常困难的。”
销售火爆,藏品保守
“展会正式对外开放前,我们带来的作品已经有超过20件被预订了。”纽约艺术代理人Sean Kelly说,“今年比往年有更多的预售和预订量。”Kelly画廊展出的一件Antony Gormley的雕塑以52.3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博览会开幕首日,Hauser & Wirth Gallery带来的Paul McCarthy作品《白雪》(White Snow) 和David Zwirner画廊带来的Neo Rauch作品—L?sung,均售出150万美元的高价。一位佩斯画廊的工作人员说:“路易斯·奈维尔森(Louise Nevelson)的早期雕塑和拼贴作品在VIP预览一开始的时候就遭到了哄抢。”该画廊为16件艺术品找到了买家,价格则在7.5万-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万元至650万元)不等。
尽管销售情况上佳,但让人略感失望的是,今年画廊带来的作品更趋于保守,大部分藏品均为明星艺术家的经典系列作品,而非先锋性或实验性更强的作品。“参展商们急于成交的心情呼之欲出,这似乎与今年艺术品市场并不景气的大环境有关。”来自北京的藏家张先生对记者说,他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具体姓名。
迈阿密海滩巴塞尔艺术展的潮流从去年的呆板的形式主义转移到了今年保守的拍卖行传统题材——戈莫琴科萨画廊展示的毕加索,海利·纳麦德画廊(Helly Nahmad)上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展出的动态雕塑,和理查德·格雷画廊(Richard Gray)的一幅安迪·沃霍尔的蓝色《杰奎琳》(Jackie)都印证了这一观点。它们都是在市场上相对来说更容易售出的“安全选择”。
当然艺博会本来就是交易的所在,“我不认为博览会是很好的接触艺术的方式。”旧金山中华艺术基金会副总监陈畅曾在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表示,“很多人忽略了,进了这个展场就要用商业的标准来衡量。如果缺乏必要的储备和思考而来到这里寻找艺术的话,很容易迷失。不论多资深的人,只能认识了解部分东西,而且有时也会看走眼。况且一个普通观众直接来到一个售卖的市场,此前一无所知,怎么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艺博会的确不是艺术教育的最佳场所。但如果画廊们能带来更多有挑战的作品,而不是那些放在家也能卖出去的佳作,藏家们兴许能在艺博会上放手一搏,形成收藏的新风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