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价格暴跌和形象暴跌
2015-12-17 10:27:05 来源:东方早报 已浏览次
当代艺术的暴跌早已不是新闻,前几年卖一两百万元的画,现在卖二三十万元都不稀奇。现在所谓市场价格只能打一折销售。这听起来太夸张,但当初从十万元不到涨到数百万,大家恨不得人人都是艺术家。
除了价格暴跌之外,当代艺术的形象好像也在暴跌。
一些京沪媒体一改对当代艺术的赞扬,转向批评当代艺术,同时也批评艺术家的商人化。比如戴着墨镜,携着漂亮女朋友,身后跟着助手,语言抄袭模仿,气质越来越像中小企业老板,还装作一副老大样。
一个领域的暴跌,实际上是社会不再为你捧场。一是精神上不为你捧场,二是经济上不为你捧场。社会在精神上为你捧场有两种可能:要么你是这个社会非捧不可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倾一时的人物,要么你在精神力量上高于社会其他群体或者让其他群体觉得敬佩不已。当代艺术前几年备受社会和媒体关注,主要是后一 个原因。
一般而言,中国媒体对现代艺术家认知的形象标准主要是凡·高,即这个艺术家日子过得连一般普通白领都不如,但具有权贵们难以企及的精神力量。但是经过当代艺术的暴富阶段,艺术家过得比现在公司高级主管还舒服,睡睡懒觉,画画找助手,一卖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元,语言不断重复,搞得像明星老板一样。对 此现象,公众的不满油然而生。
也许有些艺术家看了要不高兴——难道像凡·高那样穷才叫伟大艺术家吗?中国历史上有些伟大的文人画家有庄园、三妻四妾甚至当县长,大家也没有对他们的生活享受说三道四,为什么唯独对当代艺术家的形象颇有微词?当代艺术越来越不让人同情和敬佩,主要问题还是当代艺术家的学识、社会修炼和艺术境界不 能服众。
社会在经济上为艺术捧场,从经济学上说,一件艺术品的市场价格的确定以一定的社会平均劳动盈利为基础,即这件艺术品能卖到一千万元,因为别的行业的人不能轻易做到。如果在艺术领域成名获利的难度和风险低于其他行业,又能获得高于其他行业的暴利,别的行业的人就会转到这个行业,艺术品的价格也就必 然下跌。
比如一个房地产老板觉得做当代艺术更容易赚钱,智商情商意志力的要求低于房地产行业,而且风险低名利双收,还能上电视报纸当明星,有美女崇拜,还有学术地位,又不会被当作没有文化的暴发户和奸商被社会各界天天盯着,那么他一定会选择做艺术家。确实已经有几个曾经搞过房地产的老板做起艺术家来了, 比如上海的原弓、成都的陈家刚。
当代艺术没有真正达到在知识、道德精神和语言创造上高出社会其他行业优秀群体的精神水准,但收入风险和劳动投入却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在这个前提下,当代艺术的市场天价必然不可能长期维持,必然要暴跌。一是其他行业的人转行来做艺术家,除了最终会降低艺术品市场的平均价格和收入,而从业人员的增 多,平均学术水准下降,以及行业的商业化取向,必定也会降低社会对当代艺术的评价。二是当代艺术市场在微观上是一个传销市场,相当于一个“老鼠会”。从经 济学说,艺术市场涨到天价,再跌回低价,这就如同过山车一样,投机价格的涨跌有其惯性,就像喷泉一样不可阻挡。上涨时,追涨购买艺术品。但一件艺术品开出 的天价数字接近很多人的峰值预期时,比如价格喊到3000万元人民币,原先以50万元或100万元购买的投资人一定会抛出去。不久会有人跟着抛,然后抛的 人越来越多,最后由零星抛售演变成争先恐后地抛出。
在一个艺术投机市场里,艺术品只是短期套利的筹码。筹码拿在手里一般三年为一个周期。三年到了是一定要抛的,不然就变成艺术收藏,我们赞扬他还来不及。艺术炒作人被金融危机逼得成为将作品放在家里十年的“收藏家”了。这也是艺术市场为中国暴发户上的一堂启蒙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