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板块亟须去泡沫
《又是一年桃花雨》
《卫我家园》
《秋风起》
《晌午饭》。以上均为孙黎作品
收藏大势“在国内外大资本的介入,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被炒作得太高了。”日前,广州美院教授、艺术家孙黎在广东省美术馆一边撤展,一边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有些当代艺术作品,动辄在拍卖市场上被捧出几千万元或上亿元的高位,以后让谁来接盘?试问一下,当代的艺术家的社会贡献,有这么大吗?”
孙黎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一幅2010年曾经在佳士得以1019万元成交的毛旭辉“家长”系列巅峰之作《92家长》,今年春拍重现市场,拍前评估价为600万至1000万港元,结果在香港苏富比现场以45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600万港元落槌,约合587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仅相当于4年前的五折左右。
目前还在紧锣密鼓举行的2015年秋拍,虽然曾梵志和马云的《桃花源》、石冲的《欣慰中的年青人》等当代油画作品,继续在拍卖场上续写着资本的神话。不过,根据雅昌艺术网监测,仅从市场走势来看,这一板块已连续三个拍卖季成交总量持续下跌,目前仍在探底,尚未出现明显回升迹象。若与中国书画和瓷杂等其他板块相比,油画和当代艺术板块的疲弱趋势就更加明显。业内人士据此判断,藏家都把目光投向具有更高艺术含量的西方大师和印象派作品上去,国内这一板块已进入真正的去泡沫化阶段,纯粹靠炒作吸引眼球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正期待经营者以稳健经营、真实成交的行情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市场资本游戏不能反映实际交易状况
半个月前,苍天厚土——孙黎现实主义绘画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孙黎即是在上述个展的现场对南方日报记者作出上述感慨的。
这次展览展出了孙黎近年来创作的一大批油画、水彩画及速写作品。与当前拍卖市场热衷炒作的抽象绘画、政治学讽刺题材绘画和所谓的新青年绘画相比,孙黎的作品并没有去关注宏大的社会叙事,而是紧扣传统民俗生活中健康、平实与温情的乡土味,并用近乎超写实的手法将每个人物的细节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乡土题材似乎正渐渐淡出主流大众的视野。孙黎的这类乡土写实油画,曾经在同行中间被认为是不讨资本喜欢的作品。
事实上,从国内艺术品市场出现第一轮外来资本,把国内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油画作品作为在国际拍卖市场炒作的对象时开始,写实主义绘画就一直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据了解,国内当代油画作品第一轮暴涨是在10年前左右,当时一大批国际游资进入国内油画市场,开始大肆收购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蔡国强等油画家的作品,动辄于百万元的价位收入,然后在香港和国际拍卖市场上以上千万元的价格拍出。在资本的轮番炒作下,国内当代艺术市场板块出现了首次井喷现象。按照当时一些美术学者的观点,在我们自己看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美术史上最终会是何种位置还需要时间的洗涤,然后一大批当代油画家的作品却已经被境外资本当成了炒作的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频繁拍出千万元以上的天价,大量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估值泡沫也开始笼罩国内当代油画行业。
回顾当年,资本炒作的对象无不是瞄准那些符合西方人审美标准、在政治学上具有暗喻和反讽意味的绘画题材。在一段时间,甚至一度导致很多国外的收藏家误认为这些艺术家就代表当前国内油画和当代艺术的创作现状。直到国外艺术品投资市场焦点转移,一大批套利资本从国内撤出,这类题材的作品在国内的市场行情出现大跌,其他题材的绘画才逐步在市场被买家所重视。
“有炒作,就会不断有天价作品的出现。这些都是资本的游戏,并不能反映现实的市场状况。”孙黎对记者坦承,自己从来不会因为要讨好国际市场的审美需求或者迎合境内外游资的炒作需要而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每一个艺术家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性格取向、学术旨趣、社会情怀和艺术表现手法都会有所不同,因此,也就有自己安身立命不同的点。
仅从市场来说,当前国内写实油画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受冷落的品种。譬如,根据雅昌艺术品监测中心的统计,2015年春拍,写实油画就延续上季盘整,百万以上的写实油画比2014年减少了半数,仅成交45件,“中国写实画派30指数”同比下滑了29%。为此,港台地区的主要推手都转移了视线,各大拍卖行试图通过新绘画、抽象绘画专题转移聚焦点。
不过,虽然有些学者很看好这种试水——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资深艺术市场专家龚继遂就认为,抽象艺术板块有更好的艺术品市场参照性,有广阔的内容和形式开拓空间。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新绘画、抽象绘画板块所形成的实际成交量,并不能填补艺术品成交总额萎缩的比例。
在孙黎看来,任何时候,学术价值、艺术价值都是作品市场价值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有多少资本在后面追捧,只要后面没有人愿意上来接盘,那些过千万元的天价成交案例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尤其是随着收藏家自身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没有学术价值作为支撑的纯粹的资本炒作,就更是没有前途。
责任编辑:小明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