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步入新常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用来形容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可以说非常贴切。

 

  随着国家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纳入战略发展规划,文化艺术产业各方面资源的发展呈现出史无前例的丰富。但是,从画廊到艺术机构、拍卖公司到艺术家,都在为了适应“新常态”而进行全面调整。

 

  记者从国内几大拍卖行处了解到,近一年来,生意惨淡,“尤其是书画市场,更是较之从前冷却了不少”。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值得恐慌的事,除去政策和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艺术市场也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沉浮,中国书画等艺术品市场泡沫破灭,市场回归价值理性。

 

  “此时,我们更需要优秀的艺术家回归初心。因为艺术家才是艺术品市场在新常态之下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褪去之前的浮躁之气后,高水准的艺术作品,永远不会被冷却。”一位艺术品投资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艺术为本

 

  “市场不好了,作品都卖不动了。”一家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抱怨,去年以来,他们的成交量一直在下滑,尤其是书画类艺术品。“市场冷却似乎已经成为业内基调”。

 

  记者也了解到,受经济大环境影响,2014年下半年以来,以中国书画为主的艺术品市场开始出现萎缩。有文化行业分析师认为,未来几年,书画市场可能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过渡时期。

 

  “但是书画市场还是慢慢有起色的,毕竟中国整体文化大发展是一个趋势。”有业内人士判断,随着更多优秀艺术家作品的出现,书画等艺术品市场将更为蓬勃发展。“因为跳出目前市场低迷的基调来看,这其实是整个书画市场复归理性和构建常态的表现”。

 

  “此时此刻,艺术家更需要静下心来想想很多以艺术为本位的事,毕竟前几年艺术市场发展的浮躁表现,让我们一度远离了‘艺术’。我们需要更多的文化艺术交流,而非单纯的商业推广。”上述业内人士说。

 

  而含金量高,具有文化责任的艺术家作品,依旧是艺术品市场中的“常青树”。

 

  近日,由上海豫园商城的贯能艺术空间举办的“王秀章—意向西域油画作品展”,虽然规模不大,却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收藏者和业内人士。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数十年来,王秀章遍访欧洲考察临摹,访师悟道博采众长,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超越自我,在传承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方艺术大师的技巧风格,融合古今中西精华,创造性地将油画与雕塑结合在一起,在平面的画布上形成立体的油画视觉效果,呈现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立体油画”不仅在国内属于首创,在国际艺术界同样独树一帜,迄今未有后者。

 

  “如今的艺术家要靠作品的含金量说话,好作品,永远不缺赏识的买家,也永远不会有‘严冬’。”一位参加作品展的投资者告诉记者。

 

  互联网助力

 

  新常态之下,除了更加注重艺术家本身的作品含金量,艺术行业内的发展模式也在逐步改变。

 

  众所周知,2014年对于中国所有行业来说,“互联网思维”已成为言必称、谈必用的词汇。2015年,“互联网思维”对于艺术品市场,也影响重大。

 

  据悉,几乎每座博物馆或美术馆,都有自己的线上展厅。目前,国内各大博物馆均已开设了微信导览和公众号,许多民营美术馆如时代美术馆、21空间美术馆、风眠艺术空间等还更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每次展览与讲座制作导览Ap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过去,艺术文化一般通过传统纸质媒体传播,不仅传播速度慢、成本高,而且所起到的传播效果也不甚理想,产生的文化艺术收益更是寥寥无几。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文化传播所需要的成本被大大降低,极大地扩宽了市场,使书画文化的传播覆盖面也随之呈现指数级增长,带来的利润自然也不断走高。”艺术收藏者李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这是好事,因为当下的艺术家也需要有一个真正符合艺术市场规律,同时也符合艺术投资人要求的艺术交流平台。”一位业内艺术家认为,互联网模式的发展,正好弥补了之前的业内关于艺术资源发展透明度缺失的短板。

 

  记者还了解到,在“互联网+文化+金融”的新常态下,艺术品投资大众化时代也随之到来,给业内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上海贯能艺术空间相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今年年中,贯能艺术空间与南方文交所签约,成为南方文交所华东上海地区的全国文化商品交易平台一级经纪机构,在进入“互联网+文化+金融”时代同时,力争在艺术金融、艺术资产证券化道路上创造更多文化价值。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