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君子汪国真因被要签名自学书法

  诗作得到诸多读者的喜爱,而汪国真其人,在业内也颇受好评。近年来,他几乎从诗坛“消失”,却转行到了书法界,但理由却是因为出名后遇上签名题字场合太多,怕字太丑而干脆练起书法。

  书法、谱曲、绘画

  统统自学成才

  在近些年来,看见汪国真的书法、书画,甚至是听他谱的曲,为何突然要“转行”?5年前来到南京时,他曾经向记者解释过其中的缘由,“我也写诗,只不过比较少了,大概从1993年开始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书法上了。”

  原来,在汪国真出名之后,他的社交活动逐渐增多,“遇上要签名题字的场合,我觉得字太难看了拿不出手,干脆就练书法了。其实如果不是‘汪国真’这个名头,我的字可能也没好到能挂在景区的程度。”

  虽然被称为“诗人”中书法最好的,但汪国真全部都是“自学成才”,“不仅仅如此,他的绘画谱曲都很好,也都是自学的。”江苏文艺社编辑于奎潮曾经担任过汪国真所著《诗书音画》的编辑,“他画国画,擅长花鸟。”

  谦逊儒雅被人批评

  只微微一笑

  正因如此,汪国真在业内看来最大的不同就是“传统”,“儒雅”是昨天记者在采访者口中听见对其形容最多的一个词。2008年时,巩孺萍因为工作原因要采访一些诗人学者,“首期我就想采访汪国真。”巩孺萍回忆道,当时在还不认识的情况下,汪国真答应了采访要求之后,特意自己开车去北京火车站接到了巩孺萍一行人,“他不仅帮我们一一安顿好,还帮助我们联系接下来需要采访的人。”

  不过,也正因为汪国真的诗作,是先从读者群中逐渐火起来的,因此评论界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冯亦同认为,汪国真的诗时代画面不能够延伸得很宽,而著名作家丁帆也认为汪国真的诗作有特定的读者群,但“入不了文学史”。“他也听到这些批评,不过大多微微一笑。”冯亦同回忆。
责任编辑:小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