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应适度 急功近利不可取

一个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其生存的环境密不可分,书法的发展也不例外。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积淀是书法发展的基础。现当代的快速生活,对于修身养性的书法艺术是有着强烈冲击的。现在的书法发展也是良莠不齐,好的坏的充斥市场,对于书法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滦平县书协副主席马建民,看看专家眼中的书法发展。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于水秀)“经济的推动,使得人越来越急功近利。这样的环境下是催生不出好的产品,更催生不出好的作品的。现代的书法艺术缺乏的是一种对于书法风格或者风骨的创新。”马建民开门见山地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草书书法


       书法搞怪不提倡


       “个人是支持艺术创新的,但是创新要基于一种传统的基础,这是必须要继承的,否则只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断流,没有文明可言”马建民说,“但是我个人并不提倡书法搞怪,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别出心裁,我认为这种做法只是一种秀。它可以称得上一种艺术形式,我们可以叫做书法涂鸦或者其他,但是个人认为它对于传统书法的发展没有实质的作用,反而是一种阻碍。这种搞怪的书法,在某种层次上比较符合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易于年轻人接受,但它可能对于传统书法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抵制。单纯的书法搞怪更多地追求的是视觉上的一种刺激,没有太大的艺术性。甚至是有人把它当做赚钱的资本,用来哗众取宠,这样不仅不能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甚至导致这种艺术向着另外一个方向转化,是不可取的。中国的书法是离不开汉字的,现在的搞怪使得字不像字,画不像画。不否认这是一种艺术,但是不能称为书法艺术。”


       急功近利不可取


       关于艺术与市场的关系,马建民表示,“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东西开始走市场化的路线,艺术其实更离不开市场,艺术市场化是有一定好处的。它在无形之中会推动艺术的创新,从而促进新艺术的诞生。但是这对于整个书法市场的秩序维护却是不利的。众所周知,当代书法的价格很大程度上与书法家的知名度相关(当然关键是书法本身的质量)。很多钻空子的现象开始出现,为了尽快提高知名度,很多人并不从书法艺术下功夫,书法艺术要想成功,是要有一定的时间经验的,这对于急功近利的人来说是不可取的。因此他们会创造前面所说的搞怪,追求一种另类的新颖,与传统书法艺术相悖。有人成功了,就会有人去模仿,久而久之,在书法界就会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使得书法艺术良莠不齐,影响书法艺术正常的发展。这种自己对于自己的包装在短时间内是有效益的,但是长远来看扰乱书法市场。另外,我认为个人崇拜是不可取的,学习大师的书法可以,但是不能忘掉书法的根。当代书法大家的书法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是不能完全学习他们的艺术风格,书法艺术是一种锻炼自我修养的艺术,我们要从传统中吸收营养,然后再与现代相结合。”


       关于文房四宝


       提到书法,不得不提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关于文房四宝的发展,马建民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艺术上的表现不管用什么工具只要能表现艺术美都可以,文房四宝与书法的发展是离不开的。过去练习书法,是很讲究的,很多书法家对文房四宝很挑剔,比如砚很多人会选择定制。这其实是很有艺术性的。但是,现代技术的进步,使文房四宝在某些层次上失去了本来的功能,过去的墨是要研的,但现在的墨可以直接拿来用,砚在某些地方稍稍退出了实用价值,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收藏品。个人觉得技术的进步还是有用的,不用磨墨,可以节省很多地时间,现在的砚除了收藏之外,更多地是作为装墨的工具,不过砚作为文人骚客的爱好,在书法创作时,可以起到调节创作心情的作用。虽说本身的功能不再那么强,确是文房四宝中不可缺少的。除了文房四宝,还有就是镇纸,不管是从实用性还是从艺术性上来讲它都是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我觉得,只有这些东西合在一起,才会有书法创作的气息。”

 

       专家简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建民

 

现为河北省滦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

 

       (本文观点为受访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