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要求书法创新 但不可忘根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开始创新,以迎合当代社会的潮流,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书法在中国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依托汉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书画收藏,作为收藏类的大项,书卷气、水墨香使得书法为藏友们所青睐。新的时代,使得书法渐渐退出日常书写舞台,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呈现在当今的艺术舞台上。各种新媒体的应用,使书法艺术有了新的生命力。创新对书法发展有什么影响?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滦平县书法协会副主席马建民。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于水秀)“汉字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文字是记述历史的重要方式,弘扬书法是弘扬汉字文化的重要方式,弘扬汉字文化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书法的发展是很重要的。”马建民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蔡襄书法


       书法艺术需要创新,创新是生命力


       “我认为所有的艺术都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会有生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只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固步自封,这样的艺术形式就如一潭死水,逐渐的失去生命力,甚至有可能永远地退出艺术舞台,根本不用去谈什么发展与继承。时代在发展,尤其是今天,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快速传递,节奏的加快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更新加快,艺术也不例外,要想在这个大众普遍的快时代生存下来,必须创新。我们所看到的书法笔墨与新媒体传播的结合,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一方面现代的技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当然,在中国古代是不可能出现这种艺术形式的。另一方面,对书法的传播也是有好处地。新的传播方式是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与行为方式的,这样的一种书法创新,可以提高年轻人对于书法的关注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可取的。”当今的社会,艺术发展呈现多元化,书法也不例外。“我想面对创新,我们应该是有个较为开放的态度,不要一种书法形式刚开始出现,大家就一窝蜂的全去批判,要辩证地去看书法新形势的发展。举个简单地例子,过去中国古代没有钢笔、铅笔,这些东西都是洋人后来传进来的,但是现在的铅笔字艺术、钢笔字书法艺术发展的也很好,人们也是接受了。所以,一种新的书法艺术形式出现,是它生命力的再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姹紫嫣红的艺术形式。古代的书法,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行书、草书的出现。这些是书法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规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顺应这种规律,去不断地增强书法艺术的生命力”。


       不可断其根


       “刚才说到了创新,这是必须要进行的,但是,创新的同时也要兼顾传统。就如建一座大厦,传统就是大厦的地基,没有地基,再宏伟的建筑目标都实现不了。”马建民对于书法传统的继承持肯定态度。“不但要继承好传统,我认为我们的书法传统艺术还要普及,普及与创新是不矛盾地,因为只有在普及之后,才会有创新,试想,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书法知识都不清楚,又怎么会去做有关书法发展的事情,。所以,要想发展书法艺术,必须要进行普及,这样有更多地人了解了书法艺术,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才会有利。目前,国家在大力提倡传统艺术的发展,提倡文字的书写,现代学生很少有人掌握毛笔字的书写,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作为未来的年轻人却很少会书法,对于发展确实不利。中国书法就要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果没有的话,那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了。所以说不能断传统书法艺术的根。当代很多年轻的书法家,提笔就学现代大家的书法,这种方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应该多看一些古人的书法作品,环境对于艺术作品的产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古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的思想、心境,这些都是现代书法家作品中所无法体会的。建议年轻的书法爱好者多观古、摹古。同时要了解古代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学修养,这样才能领悟传统书法之美。”


       专家简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建民

 

现为河北省滦平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

 

       (本文观点为受访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