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青釉瓷器风头正盛 稀缺品种市场受宠

201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已经落下大幕,虽然没有过亿元拍品的出现,但是作为本次秋拍亮点之一的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仍拍出了9420万元港币的天价,吸引了不少藏家与媒体的眼球。纵观近几年的拍卖场,青釉瓷器可谓风头正盛,而且有不断上涨的趋势。特别是清三代的青釉瓷器更是各大拍卖场与藏家的宠儿,那么究竟清三代的青釉包括哪些?青釉器型对价值有无影响?近日,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博副研究员李宗扬,听专家谈清三代青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天青釉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于水秀) 青釉是出现最早的单色釉,最早可以推算到商代晚期。清三代瓷器在中国瓷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清三代”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所在时期。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瓷器是“清三代”艺术品的典型,较为著名的有斗彩、粉彩、珐琅彩等等,青釉作为单色釉的一种,在清三代瓷器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相对于青花的繁复,彩瓷的绚烂,更能给人以淡雅,素净的印象。康熙时期仿青釉瓷器的出现,重新奠定了青釉的地位,之后的雍正、乾隆继承并发展了青釉瓷器的制作工艺,所制青釉瓷器,色泽之精细,造型之丰富,前所未有,堪称青釉的集大成。


       清三代青釉瓷器特征


       “从青釉的发展来看,在清三代时期是较为盛行的,康、雍、乾三代的青釉数量较多,从保存至今的文物来看,制作都非常精美。康熙时期主要品种为冬青釉,所谓的冬青釉,是指青中带黄的青釉, 清代冬青釉以康熙朝为佳,色比豆青浅,釉薄而坚,肥润无开片,器里器外均为一色冬青釉。但康熙时期也有少量的粉青釉和豆青釉。雍正时期青釉以粉青为主,粉青是一种类似于鸭蛋青的颜色。雍正时期,中国的青瓷制造达到了高峰,其器型优美, 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莹润,纯净无暇,整体风格古朴素雅。粉青釉相较于其他色彩的青釉价值更高一些,这是因为一般粉青瓷器胎质相对更细腻,釉色也更细润精美。除此之外,雍正时期也有少量的冬青釉与豆青釉。乾隆时期的青釉以豆青釉为主,也有少量的粉青与冬青釉出现。也就是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主要的青釉品种,其他青釉辅之。乾隆之后的清朝历代基本延续乾隆时期的青釉制作风格。” 李宗扬首先对“清三代”青釉瓷器做了知识梳理。


       稀缺品种市场受宠,收藏需要擦亮眼


       青釉作为单色釉的一种,属于中国“雅文化”的代表,青釉没有彩瓷的华丽与繁复,所以在讲求绚丽的清代,其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最近几年从各大拍卖场的成交结果来看,青釉在关注度方面得到了提高,不断出现拍卖天价。青釉追求的简约风格并不意味制作简单,因为没有过多的装饰,所以在胎质、釉色上要求更高,这样制作难度反而增加。追求简约使得青釉中带有装饰性的作品不多见,带有雕花纹样的青釉瓷器因为属于市场上的稀缺品种价格自然会高。


       相较于“清三代”其他种类的瓷器,青釉的市场潜力较大。“清三代”青釉瓷器中以康熙时期最为精细,其代表冬青釉釉色纯正,胎质细腻,堪称上品,但康熙时期的青釉存量稀少,市场上容易出现赝品。雍正时期与乾隆时期的瓷器也以精细著称,官窑瓷器,器型规整,釉质均匀,不可多得 。目前单色釉整体的鉴定较为困难,很多方面难以下结论,因此,收藏时定要擦亮眼睛,建议藏家先掌握部分瓷器知识,再去谈收藏。

 

       (本文观点为受访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无关)

责任编辑:水秀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