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瓷房子:一场古董瓷片粘帖的行为艺术

游客参观天津瓷房子。 张道正 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客参观天津瓷房子。 张道正 摄

 

瓷房子主人张连志介绍自己收藏的古董。 张道正 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瓷房子主人张连志介绍自己收藏的古董。 张道正 摄

 

  中新网天津7月25日电 题:天津瓷房子:一场古董瓷片粘帖的“行为艺术”

 

  天津瓷房子又声名远播了。

 

  近日,一条“苏州吴江土豪用多件古董建造了一座价值98亿元瓷房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引发众多网友转发,有人感慨“此房一出,世上再无豪宅”。不少媒体也对此强烈关注,并核实该“瓷房子”并不在吴江,而是在天津。天津瓷房子又重被世人瞩目。

 

  瓷房子,是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瓷房子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用他自己多年收藏的古瓷器、汉白玉石雕、水晶石与玛瑙,以及数以亿计的瓷片等作为装修材料,让洋楼华丽“变身”,披上“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珍贵的用料也让房子堪称价值连城。

 

  或许正因如此,天津瓷房子自2007年开业就举世瞩目。美国《赫芬顿邮报》因“贴满瓷片、美伦美奂”将其评选为世界15个设计最为独特的博物馆之一。

 

  社会上很多人都对瓷房子的主人很好奇,有些不理解的人甚至鄙夷地称之为“疯子”。

 

  记者25日踏访了天津瓷房子,并拜访了它的主人兼设计师张连志。与想象中的“土豪”和“疯狂”不同,张连志显得十分儒雅,且谦逊有礼,尤其一双大耳垂,令人想起佛祖。

 

  面对采访,张连志表达起来并不是很流利,但一说到瓷,他又放佛换了个人,两眼放光,口舌也变得凌厉无比。

 

  “跟钱没关系,我这是艺术创作,这是一种文化。”被人多次问及价格问题,张连志又多次语气坚定地强调“跟钱无关”。他指出,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创作瓷房子,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

 

  虽然外界质疑、非议不断,张连志却看得很淡,他特别强调说:艺术创作越讨论越有价值,我不太在意争议,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的瓷文化,我很欣慰。

 

  他同时也认为,中国是一个瓷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度,但人们的认识还不纯粹,人心轻浮,只关注古董的价格,而没有真正关注其内蕴的文化,这很不应该。

 

  据了解,由于出身文化世家,张连志幼年就接触到了瓷器,从此热爱至今。他爱瓷爱古董如痴如醉,数年来为收集瓷器历经艰辛,也耗费巨资。

 

  热爱就乐意分享,张连志不指着瓷器增值卖钱,而是艺术收藏,进而,他开始利用这些瓷片进行“艺术创作”。2002年,身为天津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裁的张连志买下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故居并对其外延进行大规模改造,张连志将其收藏的6亿多片以汝、官、哥、定、钧、元、明、清、青花、粉彩、窑变为主的古瓷片,13000多件古瓷瓶、古瓷盘、古瓷碗、300多尊北魏、北齐、大唐等各个朝代的石雕造像,300多件汉白玉石狮子,300多个明清时代的瓷猫枕和20多吨水晶玛瑙为黄荣良故居进行修饰。

 

  这种疯狂的行为让很多人都“目瞪口呆”。截止到2008年,瓷房子已经使用了超过7亿片的陶瓷片用于装饰,2008年后这一数字还在增加,到今日已不计其数。

 

  张连志说,瓷器在国外被认为是中国的象征,弘扬瓷文化,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光大。他还告诉记者,经常有外宾在他收藏的瓷器面前被震惊地“目瞪口呆”,然后排着队在粘帖着瓷片的墙前拍照留影。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这样描述张连志和他的瓷房子:“他几乎用了疯狂的情感装饰这个‘瓷房子’,天津是万国城市博物馆,但天津市没有一个标准的西方式的建筑,全是天津人自己的创造,我们又在原有的景观里增添了一个新的,非常有特色的,别人无法克隆的一个建筑--‘瓷房子’,所以这应该是天津的文化,天津城市的一个新亮点。”

 

  “现在瓷房子已经成为天津的地标建筑,也是旅游景点之一,我很到很自豪,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张连志说到这儿,兴奋地手舞足蹈。“我的作品还未完成,我还要将这场行为艺术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