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瓷艺术新突破:绘画陶瓷欲破市场瓶颈
2014-07-07 10:29:5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已浏览次
近年来瓷器在拍卖市场行情一路走高。且不论屡创天价的文物古瓷,当代陶瓷也是水涨船高。
然而,工艺美术大师瓷的进入门槛目前已经太高,普通的工艺陶瓷又市场冷清,当代陶瓷市场增长开始遭遇瓶颈。如何在陶瓷制造这项传统工艺上推陈出新,表现创新性、当代性,是业内人士探索的方向。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像外”——当代陶瓷艺术展,展示了跨界当代艺术家的陶瓷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众多藏家的好评,或许将成为当代陶瓷的发展方向之一。
当代陶艺身陷低谷
2008年春拍,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领军企业中国嘉德率先推出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此后,当代陶艺作为中国嘉德的常设专场,开始在历年的春秋大拍中突飞猛进。2010年,内地两大拍卖公司北京匡时与北京保利也开设了现当代艺术陶瓷专场。2011年,艺术市场繁荣至顶,现当代陶瓷行情高涨,嘉德春、秋两季大拍,当代陶艺部分总成交额均突破亿元。而北京匡时和保利同年也都迎来当代陶艺行情的高峰。
好景不长,随着艺术市场在2012年整体下滑,现当代陶艺板块也开始回落,其中当代紫砂板块降幅尤为明显。2013年继续呈现下滑趋势,整个板块的行情处于低谷。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并不意外:“中国的当代陶瓷艺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人们看到的全是以传统工艺为主的陶瓷,没有什么新意。”也有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低谷期,问题出在当代陶艺的路径选择上:前两年入市的资本,大多数选择追捧各级“工艺美术大师”,最终走入了困境。
绘画陶瓷再获新生
早在1980年代,上海其实有过一次艺术家画瓷的小高潮。朱屺瞻、谢稚柳、关良、唐云、陆俨少等一大批名家用釉彩在各类瓷器中留下了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瓷画作品。宣纸换成瓷瓶,平面转向立体,水墨变成了釉料,对画家而言无疑进入了另外一个艺术门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认为,“瓷以画传,画以瓷传”,画家在瓷器上画画,其价值已经超过了瓷器本身。而近两年,这种陶艺与美术的结合再次受到市场关注。广州美协陶艺委员会主任左正尧指出:“有的画家被瓷本身的魅力吸引,抱着尝试新材料、体验烧制乐趣、拓展创作思维的心态进行瓷画的探索。”
当代陶瓷艺术家白明、白磊兄弟就是拍场明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融陶瓷工艺、器形与陶瓷绘画于一体。其中,身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的白明,早在1999年就有作品上拍,已有62条拍卖纪录,其作品“青花卷缸”在2012嘉德秋拍以172.5万元成交;而身为苏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的白磊,其作品也从2001年起出现在拍卖场上,已有53条拍卖纪录,其中一件“釉里红高温色釉箭筒”在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以207万元成交。
传统与时尚的融合
上海璟通艺术中心举办的“像外”——当代陶瓷艺术展上, 展出了三位来自中国、美国与意大利的艺术家的陶瓷绘画作品。
其中,中国艺术家张国君一组瓷板山水作品十分引人注目。他的作品是颜色釉作品,运用釉上彩工艺,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诠释与自然的关系,画面追求虚静禅悟。张国君表示,在色彩的运用上他注重既从传统中走出来,又要有当下的感觉,所以色彩的运用上会比较明亮鲜艳,注意色彩搭配、对比,融合很多时尚元素。他的一组陶瓷作品,造型结合了现代元素而从传统中抽离出来,釉色则呈现出亚光温润,其上的绘画则充满水墨的禅意。张国君作品《风雪长白》在2006年中贸圣佳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中拍出6.82万元;作品《意山》在中国嘉德2012春拍以20.7万元成交。
责任编辑:小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