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仍旧被边缘化
德·库宁作品《女人与自行车》
张洹作品《英雄一号》
张洹作品《大运河》(局部)
马丁·基彭伯奇(Martin Kippenberge)的《无题》
安迪·沃霍尔的《小电椅》
40亿美元的空前总成交规模,形成抢购之势的VIP专场,开场15分钟就售出的3000万美元的安迪·沃霍尔,达明·赫斯特、杰夫·昆斯等多件百万美金级别的作品快速成交……
关于这一届瑞士巴塞尔的牛市新闻这几日己满天飞,瑞士巴塞尔在成功向亚洲、向北美输出了两个子品牌之后,依旧成功维持了其顶级的“王者风范”,并为经济危机后 “又活了过来”的全球艺术市场打下了一针强心剂。
对于中国人来说,刚刚送走了香港巴塞尔,对瑞士巴塞尔的热情依旧不减,众多重量级的藏家赶往瑞士,然而让人感叹的是亚洲藏家在增多的同时,亚洲的画廊却在减少,中国画廊只有五家,不少前往的专业人士都对此表示了失望:“事实是亚洲艺术家的比例仍然很低,亚洲艺术在巴塞尔绝对还是边缘。”策展人陆蓉之说。
挑选越来越年轻的艺术家进入巴塞尔,或许是今年参展中国画廊的一个共同特色,然而年轻一代多倾向于观念性的表达模式,这就像是“中国人做西餐,比西方人做得更好,这让我很吃惊。”参加了这次巴塞尔的艺术家季大纯,在谈到参展的年轻中国艺术家时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而在另一边,欧美主导的西方现代艺术呈现出一种“整盘期”的态势,回顾历史成为这一届巴塞尔释放出来的最明确信号,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当西方人开始更有序地清理自身的艺术价值体系的时候,中国当代艺术还处在前赴后继地向西方艺术标准靠近的接力赛途中。
西方VS东方:回顾与出新
作为“风向标”,每年的巴塞尔都要谈风潮,今年的西方风潮似乎与历史有关。上世纪自50、60年代开始的一些早期西方现代艺术作品被重新注视起来。老一辈的艺术家,如机动艺术代表人物索托、朱里奥·勒·帕克再度受到青睐。
沃霍尔创作于1964年的《小电椅》开价800万美元,德·库宁的《红发女人》1500万美元,弗朗兹·克兰的作品《黑白分明》开出了750万美元的高价,唐纳德·贾德的《无题》500万美元,这些正在变成古董级的早期现代作品创下的高价为本届巴塞尔吹来一阵热风。
法国一位艺术中心的主管在谈到今年的收藏风向时说道:“收藏者越来越不再愿意在没有保证的狂野价格上投资了,投资历史作品也许是市场管理自身的一种办法。在这点上,市场通过将被忽略的现代艺术家重新纳入艺术正统的机构和双年展来哺育自身。”
亲历今年巴塞尔现场的批评家陆蓉芝也认为:“西方现代艺术进入盘整期,所以这次几乎是现代主义结束前所有流派的倾囊而出,其实是在为20世纪的现代艺术进行历史的定位”。
在“回归历史”这一点上,去巴塞尔的中国当代艺术显然与西方不在一个时区内。对于那些挑选中国艺术家的画廊来说,也许必须要尽量避免的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疲劳与陈腔滥调。所以在巴塞尔上,你基本上很难看到“85新潮”与“后89”的那些曾经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大牌艺术家们的作品,这其间或者有一种微妙的取舍,例如汉雅轩今年在香港巴塞尔上推出了谷文达个展,而在瑞士巴塞尔推出的是偏中生代的邱志杰。同样是具有国际背景的艺术家,蔡国强、徐冰等都没有后来者张洹来得更有新鲜感,前两位的作品此次均没有出现在巴塞尔,张洹的作品《大运河》以180万美元成交。就连永远是个例外的曾梵志也破天荒般推出了2014年最新创作的雕塑作品来赢得新看点! 而两家最多参加巴塞尔,同样又都是瑞士老板的中国画廊:麦勒与香格纳,这次都不约而同地主打年轻艺术家作品。显然,巴塞尔对中国艺术的期望是能推陈出新。
关于话语权的策略非常明显
在巴塞尔的挑选机制后面隐藏的价值倾斜既非只关于商业,或者艺术本身。作为全世界金融业最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瑞士人在不得不把巴塞尔这个“越做越大的饼”分给各个不同的地区之后,也当然必须考虑如何把这个游戏的话语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策展人顾振清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近年来,巴塞尔拿欧美画廊的一种强势话语和欧美美术史这种正统话语来熏陶和引导第三世界的业界和藏家,从而主导艺术市场及艺术作品的定价权,这个策略蛮明显的。你不得不被洗礼,否则你就会完全变成系统外的一个状况,但是你要进入到巴塞尔系统很快会被这一整套游戏规则所带动,受他的话语权所影响。打个比方讲这两年中国的当代艺术购买力突然让位于现代艺术的购买力。这是很奇葩的一个现象,明明中国当代艺术争取了全社会的关注力才有一个价格井喷,有了F4,有了各种艺术神话出现,这些艺术神话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人盲目去买欧洲印象派大师作品的土豪行为应该是有差别的。中国的藏家、包括中国东南亚的藏家也好,他们大部分先是被中国的当代艺术的一种魅力和价值所鼓舞,然后才进入投资、收藏、跟进的,但特别奇怪的是,这两三年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买盘,这些买盘几乎都跟着欧洲的现代艺术大家的脉络去做收藏。甚至非要美术史上板上钉钉的成功艺术家才收藏,非要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可以折现的作品才去购买。我觉得这里面有一定的话语引导、话语权运作的作用在里面。”
当我们一再说亚洲势力在崛起,经济实力决定艺术实力,包括香港巴塞尔也让国人一再产生了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有话语权的幻觉,但在顶级艺博会呈现的艺术面貌背后,我们必须看到全球的艺术格局并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发生什么根本性改变:当西方艺术开始更有序地清理自身的艺术价值体系的时候,中国当代艺术还处在前赴后继地向西方艺术标准靠近的接力赛途中,而造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除了东、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不同历程之外,还在于中国欠缺自身的学术体系,无论国内的艺术市场如何突飞猛涨,我们在文化解释力上的贫瘠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的一种深层现状。
2014年巴塞尔已落下帷幕,我们大概可以又一次清晰地看到,在欧美人的主场里,中国当代艺术的声音还是弱小和边缘的,在我们不断关注西方、了解西方的时候,也许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走好自己的路。正像策展人陆蓉之说的:“中国有自己的历史脉络,每一代都会有存活于历史中的大师,不劳西方人来评断,这是我坚定而一贯的立场。我们的生态,会随着环境而自然产生变化,何须西方人来领导?就像我们也不用痴心妄想去领导美国或欧洲的艺术一样。在未来的亚洲,我们会有东方人的审美趋势,吸引他们看向东方的。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互动是最大的前提。”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