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白瓷唐代白釉磨盘式粉盒赏析(图)

巩义博物馆馆藏白釉磨盘式盒(见图),通高6.5厘米,口径9.1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盒为圆柱形,直壁,分盖和底两部分。盖面平,周围缓坡下至边沿,在边沿上有一道弦纹,盖的斜面至边沿有四处两两对称的浅凹陷处。盒底敛口,口至边沿有弦纹,边沿为平沿。除底外其他均施白釉。此盒细腻规整,釉色温润纯净,是典型的巩义窑白瓷代表器物之一。

唐代白釉磨盘式粉盒-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白釉磨盘式粉盒   

 

  巩义博物馆馆藏白釉磨盘式盒(见图),通高6.5厘米,口径9.1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盒为圆柱形,直壁,分盖和底两部分。盖面平,周围缓坡下至边沿,在边沿上有一道弦纹,盖的斜面至边沿有四处两两对称的浅凹陷处。盒底敛口,口至边沿有弦纹,边沿为平沿。除底外其他均施白釉。此盒细腻规整,釉色温润纯净,是典型的巩义窑白瓷代表器物之一。

 

  唐代巩义窑进入鼎盛时期,武则天至玄宗时期生产较兴旺,黄冶河两岸窑场密布,作坊林立,巩义窑白瓷细腻规整、釉色纯净,成为“贡白瓷”之一。《国史补》、《元和郡县图志》和《新唐书·地理志》中都有河南盛产白瓷向长安进贡的记载,西安唐长安城西市遗址及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白瓷中有巩义窑白瓷,证实了文献记载。唐代巩县交通也很方便,两三里地就到洛河,瓷器用船运输,可直达洛阳,由洛阳转赴长安。器类有碗、壶、瓶、罐、枕等,白釉磨盘式盒就是其中的代表精品之一,它白如凝脂,素净无瑕,显示出瓷器高贵典雅的特征。据推测,巩义窑生产的这件白釉磨盘式盒为古代宫廷女子使用的化妆盒,用来盛脂粉。

 

  白瓷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青瓷也称原始瓷,因为它出现最早,人们习惯把早期青瓷称作原始瓷器阶段。青瓷是初创阶段,工匠在掌握瓷器的烧造过程还不成熟,胎质灰黑,罩上透明釉很自然地变成了青釉。一般的瓷土和釉料都含有一定的氧化铁,器物烧成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工匠经过不断探索发现,严格控制瓷土和釉料中氧化铁含量,当铁元素含量降低到0.75%以下时,烧出来的就是白釉。

 

  白瓷自古以来就被文人雅士喻为纯洁的象征,自北朝晚期出现,历隋至唐发展成熟。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唐代对白瓷的白度要求高,因此在部分较粗的瓷胎上,先施化妆土,以增加烧成后的白度。到中、晚唐,白瓷已多数采用高质量坯料,而减少或不用化妆土加工瓷胎。工匠不仅控制釉料中铁含量,对瓷土淘选也更精细,瓷胎变得细腻坚硬,颜色也趋于纯白,其中的白瓷精品已达到体薄釉润、光洁纯净的地步。

 

  白瓷的出现,为后来的青花瓷、斗彩瓷、五彩瓷奠定了基础。此盒体现出实用性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是唐代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产物,对研究唐人的社会生活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唐代制瓷工艺技术水平和社会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完美的艺术巅峰。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