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文化重建最需要人文价值

      1995年,陕西一民营企业投资2.3亿元人民币,建造了“锦绣阿房宫”风景区。景区于2000年开放,在阿房宫遗址南侧200米处,景区正门前始皇帝威风凛凛、气势逼人地赫然而立。之后这个景区经营不下去,只能拆掉这耗资巨大的盛景大殿。

  此情此状,不禁令人想到法国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郊外的凡尔赛镇。作为路易十四时代建造的法兰西皇宫,又经路易十五、十六的增添扩建,其建筑气势之辉煌,其各殿各宫室内部装修陈设之富丽,其花园庭院之奇美,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笔者曾随学术考察团旅痕至此,我们流连在迷人的镜厅,驻足在一幅幅巨幅油画前,我们也在有着海神战车雕塑的湖边逗引天鹅,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如“锦绣阿房宫”前矗立的始皇帝那样的路易十四们的塑像。

  也许我们真该感谢法兰西这个重新修复的理念,使凡尔赛宫不仅仅成为法国也成为世界人民的博物馆。当把皇宫改为博物馆的时候,我们观赏的就不是那个时代王公大人们的骄奢淫逸,而是一件件具有历史保藏价值的器物文化,虽然它们件件都是王宫(博客,微博)贵族们奢靡生活的见证,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17、18世纪巴洛克、洛可可艺术的风格样式。当我们过滤了内容,徒留了形式的时候,它们件件都成为了艺术品,这里凝结的审美劳动,就不单单属于皇帝与王公贵族,而是属于创造了它们的民众与历史,这个转换我们早已在美学那里得以解决。

  所以,类似阿房宫这样的重建,越少越好,没有最好。短期效应的景区旅游点设计,全然不管人文价值关怀地让始皇帝的金身耀威扬威地展现,让那些想永葆青春的女士们来云中出岫地劲歌劲舞,实在是可悲与浅薄。

  所以,阿房宫或是其他什么宫,如果需要修复重建也不应该是这样的重建法,否则,“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劝诫会依然生效。这一失败的例子应该成为警示,相信不只这一例,那些西施故里、刘邦故里、西门庆故里、洛阳城重建的营造者们也一样需要反省。而中外修复重建成功的范例是那么鲜活如许,历历在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