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造假手段高:石英岩染色后变身翡翠
2014-04-23 10:02:05 作者:杨昊泼 来源:温州商报 已浏览次
想要什么颜色,都可以用不同的化学药液加工,这是不久前央视记者在厦门市东埔村调查玛瑙染色问题时发现的。当地加工者坦言,95%以上的玛瑙手镯都做过化学染色处理。
想要什么颜色,都可以用不同的化学药液加工,这是不久前央视记者在厦门市东埔村调查玛瑙染色问题时发现的。当地加工者坦言,95%以上的玛瑙手镯都做过化学染色处理。
除玛瑙外,很多常见的珠宝首饰也是染色的“重灾区”。日前,记者从市质检院宝玉石检测站了解到,去年,在市民送检的各类珠宝中,有300多件存在染色问题,包括翡翠、碧玺、水晶、珊瑚、红蓝宝石等。
除玛瑙外,翡翠、红蓝宝石等也有“染”
“看了这个新闻,还真对自己常戴的玛瑙首饰不放心,送来看看有没有问题。”在市宝玉石检验站,市民刘先生提着一袋珠宝告诉记者。经过检测,刘先生的玛瑙没有问题,这才让他放了心。
“天然的玛瑙大部分是灰白色的,而市场上的玛瑙手镯绝大部分颜色艳丽,其实就是染色处理过的。”检测站工作人员表示。不过,由于没有相应的“国标”,目前,染色玛瑙并没有被禁止。“玛瑙为隐晶质,内部结构非常细腻,没有专业手段的话,一般消费者很难辨别是否染色”。
除了玛瑙外,记者了解到,很多常见的珠宝首饰也是染色的“重灾区”。“价格极其低廉的石英岩染色来仿冒翡翠、将‘红宝石油’注入刚玉,处理成‘天然红宝石’、 用低档的白珊瑚染色做成高仿红珊瑚……”检测员陈立铸表示,仅去年,检测站检测出的染色问题珠宝就达300多件,包括翡翠、碧玺、水晶、珍珠、珊瑚、红蓝宝石等。
“其中翡翠被染色最为普遍,去年十一国庆节过后,两周内就检验出经染色处理、以次充好的翡翠50余件。”陈立铸说。
穿上染色“马甲”,问题珠宝身价倍增
色泽艳丽的珠宝为市场所追逐,因此,商家会不遗余力地通过染色等处理手段,将它们打造得“精美绝伦”。而穿上染色“马甲”后,这些珠宝更是身价倍增。
去年,市民陈先生在云南某一珠宝商行购置了一只翡翠手镯,当时花了近十万元。购买后,他觉得该翡翠的鉴定证书粗糙,便委托温州质检院宝玉石检验站进行检测。经检测,这只手镯为翡翠处理品(俗称“B+C”),是经过人工漂白、充填、染色处理而成的。价值也就只有几百元,与售价近10万元相比,相差几百倍。
同样,市民周老伯此前从上海出发跟随旅行团前住苏州旅游,途经一珠宝城,经店员的一翻极力吹捧后,他花17000多元购买了几颗色泽艳丽的“高档红蓝宝石”。后经珠宝站检测,所谓的红蓝宝石为人工合成。而合成红蓝宝石的价值一般不会超过2000元。对此,周老伯直呼上当受骗。
勿被色泽迷惑,要与商家约定珠宝性质
“色泽好不好不是评判珠宝真假的标准,如今,对于多数的珠宝造假现象,都需要借助专业仪器加以判断。”市质检院检测专家表示。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买到“染色”珠宝?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珠宝时,要与商家细致约定其性质,以作为以后维权的依据。例如,要仔细查看珠宝证书,看是否有“优化处理”、“合成”、“染色”等字眼,还要向售货员反复确认其天然珠宝的身份并将商家的承诺写进购物票据内。
责任编辑:小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