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拍卖乱象丛生:"古董"靠做旧 拍卖靠抬价

      上周晨报报道了文物鉴定拍卖的乱象:300元随手淘的花瓶,拍卖中介估价480万元。上海拍卖行业相关人士表示,艺术品市场中一些文化投资公司假借拍卖名义虚高估价,在前期骗取服务费,是近两年冒出的新事物。因为人家盯着的就是服务费,所以参拍的物品当然越多越好,才不管是真是假,更不管会有多少成交,反正服务费总是赚定的。

      说起文物古董,让我想起两位业内朋友。一位以前是摆地摊的,货色很多,只要不摆摊,总告诉我是去贫困地区收古董去了。卖的东西也很杂,从红木椅、屏风等大件到花瓶、木雕等摆件,还有许多玉石的把玩件,年份也很杂,元明清都有。我这人比较理智,知道“捡漏”就像彩票中大奖一样,可遇不可求,虽然看到喜欢的也选一点,但我个人认为他的“古董”全是现代工艺品,所以在他那从没买超过200元的东西。

      有一次他得了重病,我帮他联系了名医,治好后他把我当真朋友看了,遂承认他所有的“古董”都是假的,还告诉我木质、铜质、玉质各类物品的做旧方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还送给我好多非常漂亮的“元青花”。以前他是摆地摊的,十来年做下来,现在不但有了很大的门面,还在上海买了花园洋房、奥迪轿车。卖的东西也越来越“高档”,但只要我去,还都是那句老话:“随便拿,不值钱。 ”

      另一个朋友是拍卖行的,他总是想帮我“发点财”。有一次看到我装水果的“元青花”盆子,非要让我参加拍卖。我说是假的,没人会要。他给我设计了一套“方案”:找个公司给估价20万元,拍卖时再找几个朋友抬到40万元,他不收我佣金,这样就有了交易记录。下次再拍,起拍价定到50万元,再找人抬到80万元。我说那还是我自己的,不赚钱啊。结果他一语道破天机:总有“钱多人傻”的情况,只要拍卖时碰到不是“自己人”出价,就卖了。

      我自然没有听从他的安排,所以这些“元青花”至今还在装水果。如果有谁想要,送你一个。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