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包头巾女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汉

 

      高31厘米

 

      西安市西郊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貌比蔡文姬,腰若赵飞燕

 

      女俑以巾裹头,状如风帽,面容丰满,柳眉杏目,直鼻小口,双手抱袖置于腹前。身着白色深衣长袍,衣摆宽大形似喇叭,长垂曳地。俑身材修长,线条优美,比例匀称,神态端庄恬静。

 

      根据文献记载,汉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是面容姣好,以唇红齿白,皮肤光洁为美。身材方面讲究体态轻盈,弱骨丰肌。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如《孔雀东南飞》中有“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王桀《神女赋》中描述的“丰肤曼肌,弱骨纤行”,“肤柔曼以丰盈”。目前所见出土的大量汉代女性陶俑、木俑及画像砖石中的形象,无论是长袖曼舞的女子,还是吹竽抚琴的伎乐,大多为细腰袅袅,轻盈欲飞,即所谓的“窈窕淑女”,汉代著名的美女赵飞燕就是由于体态轻盈、腰肢纤细而深得汉成帝的宠爱。与轻盈体态相应的是颀长身材,据汉应劭《风俗通义》载,东汉时入选后宫女子的标准之一是“长状妖契有法相”,从史书中记载的汉和帝邓皇后身高七尺二寸、汉灵帝何皇后身高七尺一寸看,所谓法相的身高大约是七尺一、二寸左右(相当于现代的165厘米左右)。这个身材高度高于当时女性的平均身高。各地出土的汉代女性陶俑身材也多表现为修长。可见身材修长是当时对女性审美评价的标准之一。对比汉唐女性之间的审美观,一般说法是“燕痩环肥”,给人们的印象是汉代以痩为美,但是汉代的痩绝不是枯瘦如柴,而是只讲究肌肉丰泽而不肥胖。强调体态轻盈而不滞重。

 

      这件女俑人体比例匀称,面容秀美。制作工艺精细,衣着的形制和色彩都模拟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将一个温婉娴静,端庄恭顺的汉代女性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显得栩栩如生。同时突出了人体美,充分反映了那一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工匠还巧妙地利用深衣宽大的下摆做成形如喇叭裙一样的的底座,大大增加了俑的稳定性,同时形成轻盈飘扬的美感。充分显示了汉代制陶工匠们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非凡技艺和智慧,是汉代陶俑中难得的别具风格的艺术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