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大中

中原美术考古学科的奠基人 ——记著名美术史论家宫大中先生

 

      宫大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长期在古都洛阳和郑州从事龙门石窟艺术、中原美术考古研究与美术评论、美术教育等工作。

 

      宫先生的艺术历程、学术生涯,曲折而又艰辛,但也正是基于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铸就了他卓越的学术成就,在文博界、美术界、书法界和教育界的名气和影响,是有口皆碑的,他不但是著名美术史论家,也是中原美术考古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一、励志笃学  成为中央美院高材生

 

      宫大中先生1939年2月出生于河南孟州,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他在央美学习期间,奠定了良好的美术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美术史论师从于王逊、金维诺、邵大箴、李松、李春、李树声和孙美兰诸先生,考古与古建筑师从于汤池和陈明达先生,绘画师从于潘洁兹、黄均和潘世勋诸先生,李苦禅、郭味蕖先生也曾授课指导。诸位恩师多为名师、大师,在美术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1962年暑假,美术史系与广东省博物馆合作,由汤池先生带队,考古发掘增城县古窑址和佛山市澜石镇大庾岭东汉墓群。宫先生与几位同学在佛澜大M14,挖出了一件棋盘状陶水田模型,上有监工和劳动者形象,旁边还有一只陶船,此件美术文物将佛山市的农田漕运的历史提前了几百年,受到了佛山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宫先生扎实的美术考古基本功就是在央美的实践教学中练就的。自1965年始,先生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时,开始写小评论,陆续在北京晚报“美术欣赏”专栏发表,还被聘为特约评论员。先生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当学生干部又有能力,成为央美的高材生,拟毕业留校,吸收入党,到院党委政治部工作。但“文革”灾难的降临,留校工作的事情被耽搁了起来。

 

      二、扎根洛阳  探索河洛文化精蕴

 

      1973年3月,宫先生到龙门文物保管所工作,8月即赴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考察交流,开始了专门研究龙门石窟艺术的学术生涯。

 

      西行考察归来,他负责龙门石窟简介、洞窟说明牌编写,并将陈毅副总理所题“龙门”二字,用土法放大,指导石匠镌刻、贴金,再镶嵌到龙门石拱桥头。难度最大者莫过于给奉先寺大卢舍那佛“美容”。这座高达17米余的东方佛雕,4米高的大佛头因自然风化,左侧鼻翼剥落约25厘米方圆一大块,嘴角也略有残损。他用环氧树脂加乙二胺调和石头粉修补复原。10月13日下午,周总理陪特鲁多总理到达龙门,他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这尊君临天下的“东方维纳斯”面前担任讲解员。

 

      奉先寺大像龛南侧崖壁上方,残存一条沟状遗迹。宫先生靠恩师陈明达先生在中央美院讲中国建筑史课时传授的知识和实习时的考察,凭直觉感到似为排水防护沟。因为开凿大像龛的总指挥是著名宫廷建筑艺术家韦机,他曾主持上阳宫营建和太子李弘的恭陵扩建。大像龛的排水防护他是会考虑的。1976年国家文物局投资,拟在崖顶石砌一道数十米的防护墙。在铲凿取平墙基时,宫先生上去察看现场,眼前的景象令他兴奋地喊道:“啊,人字形排水防护沟!”两条沟在大佛头顶以上约16米处崖顶错位相交成人字头。他当即劝阻暂停施工,说服所领导,进行考古发掘,使两条各长60米左右,宽约1米,深2米左右的千年排水防护沟遗迹重见天日。就此宫先生提出了不砌防护墙,将排水防护沟稍加修复继续使用的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派余明谦工程师实地查看后,采纳了他的建议。(《文物》1979年第4期)

 

      在龙门工作期间,宫先生除了承担大量的导游讲解任务外,其他时间就是钻洞窟、画草图、抄题记、查史籍。东西两山窟龛,凡是能爬上钻进的,都留下了他的手印足迹。他将所里测绘的两山窟龛分布立面图,逐个进行现场校勘,修正补充。还发现了宾阳三洞初创时的上方遗址,据此纠正了《魏书·释老志》关于该窟记载中误“尺”为“丈”的差错。校勘图为日后的窟龛编号提供了方便。

 

      龙门八年正值“文革”后期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不寻常岁月,宫先生近25万字的专著《龙门石窟艺术》,大部分篇章是在经常停电的龙门文物保管所家属院的简易平房内,借助煤油灯的微弱光亮悄悄写就的。后经开封师院(今河南大学)孙作云、朱绍侯教授推荐,1981年4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正因为有了这本书稿的底蕴,当1978年文物出版社摄影编辑彭华士一行到所里商谈编辑出版《龙门石窟》、《奉先寺》两本图录时,市委派驻的工作组将任务全压到宫先生身上。在半个月内,边参加工作组的“清查”活动,边陪同彭华士先生选镜头搞拍摄,他穿插着将两本图录的前言与图版说明,一遍定稿。彭老先生看后,相当满意。1980年3月至1984年9月,文物出版社相继将《龙门石窟》、《奉先寺》两本图录出版。

 

      1980年9月,宫先生调入正在筹建的洛阳古代艺术馆,负责关林庙东西两廊圆雕佛像、陵墓神道石刻与碑刻墓志的整理登记,并布置陈列。1981年10月担任副馆长。翌年12月,作为以市长任普恩为团长的洛阳市友好代表团成员,飞往法国,与图尔市缔结友好城市,在短暂的半个月内,参观了巴黎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和凡尔赛王宫,亲身感受了古希腊石雕《断臂美神维纳斯》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等作品崇高而圣洁的艺术魅力,使他在东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中,获得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一批洛阳美术考古研究成果的相继问世,宫先生也成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典型。《光明日报》记者戴晴写的报告文学《你醒着吗,龙门?》在《文汇月刊》1983年7月号刊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苏晓康的报告文学《东方佛雕》在《人民文学》1983年10号发表并获奖;经作者略加修改补充,又于1984年2月20日至3月27日,在北京晚报连载37期。宫先生曾风趣地说:“我这个‘三尺微命,一芥书生’,一时间成了‘名人’,不少来自北京、上海的读者,在洛阳打听我的‘故事’”。1983年9月,在西安成立中国古都学会,他以发起人之一当选理事。同年1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接纳他为当时洛阳的第一个中国美协会员。

 

      1985年2月,宫先生担任洛阳都城博物馆馆长;3月份被批准为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4月间,他受参加1984年10月在山东掖县(今莱州)召开的云峰诸山北朝刻石学术讨论会的启发,以市书协顾问的身份,参与组织策划1985年4月的洛阳魏碑研讨会。《书法研究》当年第3期刊登了他的论文《洛阳魏碑综述》,并加了介绍这次会议概况的“编者按”。其中“洛阳是魏碑故乡”的提法,从此传遍神州大地,也播布于扶桑东瀛。同年10月,出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接见并合影。1986年,宫先生当选为省书协理事、首任理论委员会主任。在他主持馆务期间,落架翻修了关林庙三殿,设置了“活关公像”,还新建了大门与仪门之间的东廊房,制定了洛阳古代艺术馆总体规划,拟将舞楼至三大殿中轴线以及东西钟鼓楼、长廊还给关公,在长廊内彩塑与关公有关的三国故事。拟将东西跨院开辟为碑刻墓志馆与石刻艺术馆,扩大陈列场地,增补美术文物。

 

      在关林工作期间,宫先生发现了不被人注意、弃之墙角的北魏汝南王元悦修治古塔铭。在《书法》刊登后,引起书法界一阵临习“古塔铭”热的轰动效应;他在偃师佃庄河头发现并征集了十六国时期的护国定远侯墓志原件,而馆藏编号“001”者,则为复制赝品;还接受老城戴志修先生捐献收藏的早年被盗凿的龙门石窟唐代金刚力士头。此间,他还组织职工下乡征集到几件动物人物图像的西汉空心画像砖、有刻铭的东汉黄肠石,还有北宋驸马魏咸信神道碑、金少中大夫程震墓神道石刻等,丰富了两廊陈列内容。

 

      宫先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使《龙门石窟艺术》的姊妹篇——50余万字的《洛都美术史迹》,在1985年杀青。湖北美术出版社于1991年10月出版。获省社科三等奖,市社科二等奖。此外,还参与编写了《雕塑绘画鉴赏辞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年5月)。

 

      1989年1月,宫先生奉命以龙门文物保管所名誉所长、筹建组长的身份到周公庙筹建洛阳都城博物馆。当时周公庙内有七、八个单位,新馆没有一寸土地,没有一个编制,没有一分钱。他苦心经营,办理了占地4万多平方米(约68亩)的周公庙地产证;先后两次批复了30个编制;配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考古发掘的隋唐东都宫城应天门东阙遗址,系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此间新建了周公庙仿古南大门,重修了明代大殿——定鼎堂,并被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评定为优良工程。在修复定鼎堂时,宫先生凭借多年的考古经验,发现了东壁一封闭60年的壁龛,内藏一尊高2米余的周公长子伯禽的明代彩塑。一座白手起家的都城专题博物馆,于1992年牡丹花会试开放。同年12月他晋级为研究馆员(教授)。

 

      1993年,宫先生奉命参与组织并主持龙门石窟开凿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还赴京请来年届83岁的美学大师王朝闻、年届84岁的雕塑大师曾竹韶,提高大会的学术档次,洛阳日报发了对二老的专访。他的《从云岗到龙门的三世佛造像》,收入大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6月)。宫先生主持的应天门东阙遗址修复保护工程,至1995年春告竣,局部再现了隋唐都城建筑艺术雄伟壮观的历史风貌,成为洛阳古都形象的标志。论文《应天门东阙遗址保护工程述略》,收入《河南文物考古论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

 

      1995年日本藤原京创都1300周年,市政府将馈赠给日本冈山市的礼品设计任务交给了他。他设计的《隋唐东都宫城皇城图》,被烧制成唐三彩壁画,挂在冈山市政大厅。他还为日本橿原市文化协会会长户田守亮立的“日本国遣隋使遣唐使访都之地”碑,设计了一座仿唐八角护碑亭,已由户田先生筹资建成。还说服、动员“洛阳雷氏”第三代传人将祖传40余方洛阳出土北魏至宋明墓志等珍贵文物捐献给都城博物馆,丰富了馆藏文物。《中国书法》1994年第6期曾发表他的《“洛阳雷氏”的碑志搜集及其传人的碑拓收藏》一文。

 

      1995年8月,宫先生应邀参加在中宣部召开的中国河洛文化研究座谈会,并就河洛文化的内涵、外延作了发言。人民日报海外版(31日)、中国经济报(9月11日)予以报导。他担任洛阳河洛文化研究院院长后,将都城馆的筹建与河洛文化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加速了第三部专著《河洛文化精蕴》的进程。1996年10月,他成为洛阳市拔尖人才、优秀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在周公庙工作期间,参与调查研究世界文化名人、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籍贯,确立韩愈为河南孟州人。提出的韩文公墓——韩园飨堂、山门移位修缮方案,获得省文物局认可。并为1990年召开的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设计了会徽。他被载入1991年出版的《孟县志·人物卷》。

 

      宫先生发现洛阳市吉利区修筑焦枝铁路时被民工破坏的北魏万佛山石窟,受命制定修复方案并现场指导,将大佛龛、莲花洞造像粘结、窟顶复原,撰写了《修复万佛山石窟造像碑记》。《中原文物》1993年第4期还发表了他的论文《龙门石窟的‘卫星窟’——万佛山石窟》。

 

      宫先生自1997年春退二线以来,在《中国书法》、《美术观察》上发表了《龙门二十品的形成、鉴赏与辨伪》、《龙门北魏诸品摭谈》等论文,还主编了《中国书法全集》隋唐墓志卷(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10月),参与《中国美术大辞典》的编纂,撰写河南雕塑百余个条目(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

 

      在现代美术评论方面,除了早年写过一批美术界名宿诸如刘开渠、沈鹏、范曾的访问记外,“包装”洛阳书画家,先后为刘新春、李艾娴、李留海、赵东军、韦娜、梅振荣、孙宝敏等人以及在京拼博的东北画家刘树枫的书画作品写评论和序言,将之推向全国。

 

      三、立足河南  开创中原美术考古学科

 

      宫先生在洛阳文博单位工作期间,经常给北大、央美等外地到洛考察实习的高校师生现场讲学,并应邀到河南大学、省文物局开办的培训班讲课。1987年7月至1988年底,曾调入洛阳师院任副教授。为编写美术教材,与几位同事到南方考察,目睹了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艺术风采。1994年被郑州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2001年,宫先生已逾花甲之年,但又开始了学术生涯的第二个黄金时期。2001年1月8日,应曹策问校长诚聘,到郑州大学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参照中央美院模式,筹建美术系,并于当年招生。同时,开始招收中原美术考古方向硕士研究生,为中原美术考古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宫先生早年多次到陕西关中地区寻访考察,对河南有关美术考古的重点地区和重要美术文物,也都要亲临现场,眼见为实。他认为长安、洛阳“两京并重”,是一个整体。他分别就美术考古学科的性质和中原美术考古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范畴提出了真知灼见:

 

      美术考古是美术学、考古学联姻的产儿,是介乎二者之间的边缘学科,也是美术学、考古学的分支,它与二者是“水尽则影亡、谷盈则响灭”的依存关系。

 

      中原美术考古则是以田野考古为基础,以中国美术史为轴线,以审美鉴赏为切入点,以两京(长安与洛阳)地区为范围,将美术学、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多学科交叉互动的一门综合学科,皇家美术文物(古建筑、壁画、雕塑、碑帖书法、工艺美术与石窟造像)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其学科的显著特色。由于它属于视学文化学的范畴,一般将之归入美术院系设立。

 

      有鉴于此,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很有特色。结合研究生课程安排和进度,他带领研究生考察了龙门石窟、洛阳古代艺术馆(关林)和隋唐东都宫城应天门东阙遗址修复保护工程,以及汉魏故城北魏阊阖门发掘现场和永宁寺塔基。并带领2001、2002级研究生承担了《翰墨石影——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藏拓片精选》的编纂,从馆藏七千件东汉至民国的河南摩崖碑志民国拓本中精选出六百件,编成线装书两函八卷,省政府总投资百万元,由扬州广陵书社于2003年4月出版,成为省委、省政府对外文化交流的礼品。此间还与研究生考察了新发现的博爱青天河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摩崖造像与刻经,并将拓本辑入斯书。

 

      在郑州大学美术系任教授的五年间,宫先生还出版了由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主编的《当代中州书坛学人丛书》之一的专著《中原贞石墨影》(上、下卷,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主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重点图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美术书系》:中国画、油画、中外雕塑、书法、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共六个分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10月)。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北朝造像题记卷(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1月)。发表论文《北魏曹望憘造石佛像座画像、题记及其变体赝品》(《艺术》2005年第5期)。作为河南省古文字学会副会长,宫先生关注字圣许慎研究,2005年11月到漯河参加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字学·石经·碑志——从许慎<说文解字>到中原历代碑刻》,收入《许慎文化研究》(中国文艺出版社2006年2月)。

 

      在郑州大学美术系艺术设计、绘画(中国画与油画隔年招生)、雕塑三个专业完备,且硕士点已批准建立的情况下,与其他三位资深教授、画家于2005年底离开郑大。宫先生的研究成果,还为郑大历史学院考古学博士点的申报助了一臂之力。

 

      2006年2月,宫先生又应聘到郑大西亚斯国际学院美术系任教。在他担任系主任期间,学院新闻中心张华胜先生在2007年4月30日院报“名师风采”专栏,以《著作等身锐意创新》为题,予以报导。他策划、组织美术系师生积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青年教师梁金明与05级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王兆拓合作的作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诚市爸爸、诚诚、诚市妈妈”,在21个国家提供的26655件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10名优秀设计奖之一,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颁发了奖金、证书。此间,他参加编写《中原文化大典·文学艺术典》书法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发表论文《弥勒造像风格样式的演绎与鉴赏辩伪》、《被遗忘的“释源祖庭”——郑州青龙山慈云寺》(《艺术》2007年第7期、2008年第2期)。

 

      2009年4月8日,《书法导报》以第7版整版推介“现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学案——宫大中”,有照片、简历和主要论著分类目录并论文《龙门二十品与三十品共同展现魏碑“龙门体”的全貌》。紧接着又与宫万琳博士合作,在该报5月13日第7版,发表论文《始平公·始平公造像·始平公造像题记》,7月22日、29日与8月5日第7版连载《对魏碑书体的再思考再认识》。在9月下旬应邀出席“庆祝五台山申遗成功——中国千名书法家写经书法大展暨中国写经书法文化论坛”后,又发表了《多姿多彩的河南佛教刻经艺术》(《艺术》2010年第1期)。

 

      在郑大和西亚斯任教期间,宫先生还为河南美术界与文博界的名家、朋友写过不少序言。诸如《在传统模式上的艺术超越——<王威扇画选>序》(中国·香港东方艺术中心2005年9月)、《用乡土亲情勾勒的点和线——董旭画集序》(中国·香港东方艺术中心2002年8月)、《大智若愚笔墨随缘——傅智明画选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和《中原美术考古的一颗明珠——韦娜著<洛阳汉墓壁画艺术>序》(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周国卿编著《<巩县石窟北朝造像全拓>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11月)等。

 

      宫先生虽已年逾七旬,在课余仍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他说,省文史研究馆2010年度工作会议拟于4月中旬在安阳召开,有望拜谒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新发现的西高穴曹操高陵。先生想以曹操《步出夏门行》发聋振聩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借以自勉。他计划寻求机遇出版两本论文集:《隶楷之变——魏碑书体研究文集》、《像教灵光——佛教美术考古文集》。还有一个多年牵肠挂肚的未了夙愿,那就是继《中原贞石墨影》之后,将《河洛文化精蕴》完稿,二者是中原美术考古的姊妹篇。一代宗师任继愈先生生前已为是书题签,任老“坚持以整理传统文化资料为己任”。宫先生认为自己应步武前贤,远以千年前的同乡韩愈韩公文为偶像,近以研究继承韩学的任继愈先生为楷模,坚持以整理中原美术考古资料为己任。他拟在有生之年,尽快使书稿杀青付梓。

 

      宫先生曾为洛阳市八届人大代表、九届、十届人大常委,省八届人大代表;民盟洛阳市委七届、八届副主委,民盟省委七届、八届委员。1998年10月被聘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我们在郑州大学读研期间,有幸师从宫大中先生学习美术考古,在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被宫先生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同时也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上受益匪浅。参加工作后,仍不断得到宫先生的教诲指导,先生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恩师益友。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