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东
男,1966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198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
刘振东,男,1966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198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1999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晋升为研究员。2007~2011年在日本立命馆大学攻读论文博士。长期参与或主持西汉、十六国和北朝时期长安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另外还参与过河南洛阳汉魏故城遗址、河北邺城遗址和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领域主要是汉唐都城制度和陵墓制度,其他研究专题还有汉代建筑材料、陶俑、骨签以及北朝佛教造像等。
获奖情况:
1、1991年,参与发掘的汉长安城官窑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2002年,参与编写的系列发掘简报《汉长安城桂宫二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两篇)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3、参与编辑的资料集《汉长安城遗址研究》获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
主要科研成果:
一、专著、专刊
1、《客死他乡的国王——西汉南越王墓揭秘》(合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汉长安城武库》(合著),文物出版社,2005年。
3、《汉长安城桂宫》(合著),文物出版社,2007年。
4、《古都遗珍——长安城出土的北周佛教造像》(主编),文物出版社,2010年。
5、《中国考古学·秦汉卷》(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二、报告、简报
1、《汉长安城窑址发掘报告》(合著),《考古学报》1994年1期。
2、《1992年汉长安城冶铸遗址发掘简报》(合著),《考古》1995年9期。
3、《汉长安城桂宫二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合著),《考古》1999年1期。
4、《汉长安城桂宫二号建筑遗址B区发掘简报》(合著),《考古》2000年1期。
5、《汉长安城桂宫三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合著),《考古》2001年1期。
6、《西安相家巷遗址秦封泥的发掘》(合著),《考古学报》2001年4期。
7、《汉长安城新发现六座窑址》(独著),《考古》2002年11期。
8、《汉长安城长乐宫二号建筑遗址发掘报告》(合著),《考古学报》2004年1期。
9、《西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合著),载《200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5年。
10、《汉长安城长乐宫发现凌室遗址》(合著),《考古》2005年9期。
11、《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合著),《考古》2006年10期。
12、《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的钻探与试掘》(合著),《考古》2006年10期。
13、《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合著),《考古》2006年10期。
14、《西安市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宫城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独著),《考古》2008年9期。
15、《西安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合著),《考古》2009年5期。
16、《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宫城2号建筑(宫门)遗址发掘》(独著),《2009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10年。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合著),《考古》2011年6期。
三、论文
1、《汉代诸侯王、列侯墓的地面建制——汉代王侯墓制研究之一》(独著),《汉唐与边疆考古研究》(第一辑),文物出版社,1994年。
2、《中国古代陵墓中的外藏椁——汉代王侯墓制研究之二》(独著),《考古与文物》,1999年4期。
3、《河南永城保安山二号墓墓主问题》(合著),《考古与文物》2001年4期。
4、《前汉“裸体陶俑”の诸问题》(合著),(日本)《橿原考古学研究所纪要——考古学论考》(第24册),平成13年(2001)。
5、《中国东汉时代的诸侯王墓》(独著),载(韩)《东亚1~3世纪的住居和古坟》,2001年。
6、《题凑与黄肠题凑》(独著),载《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5年。
7、《西汉长安城的沿革与形制布局的变化》(独著),载《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
8、《西汉骨签的几个问题》(合著),《考古与文物》2006年3期。
9、《西汉长乐宫遗址发现与初步研究》(合著),《考古》2006年10期。
10、《汉长安城考古50周年笔谈》(合著),《考古》2006年10期。
11、《西安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报告》(合著),《文博》2006年5期。
12、《西汉砖瓦的初步研究》(合著),《考古学报》2007年3期。
13、《汉唐昆明池杂议》(合著),载《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纪念汉长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
14、《东汉诸侯王墓考古发现与研究》(独著),《洛阳汉魏陵墓研究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
15、《汉都长安的手工业与市》(独著),载《西汉南越国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10年。
16、《前汉瓦砖の初步的研究》(合著),(日本)《古文化谈丛》第64集, 2010年6月。
17、《中国古代都城的园林》(独著),(韩)《百济研究》第53辑,2011年。
18、《汉代二千石官吏墓的发现与初步研究》(独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
四、综述
1、《中国文明的起源》、《考古学上关于夏文化的争论》(独著),载《改革十年社会科学重要理论观点综述》(1978—1988),学苑出版社,1990年。
2、《秦汉时期考古》(独著),《中国考古学年鉴》(1999),文物出版社,2001年。
3、《日本考古学的回顾与前瞻——樋口隆康、河上邦彦访谈录》(合著),《东南文化》2001年11期。
4、《秦汉时期考古》(独著),《中国考古学年鉴》(2011),文物出版社,2012年。
五、译文
1、(日)下仓涉:《南北朝时期的都城与寺院》,载《东亚地区六至七世纪佛寺塔基考古学研究》,2005年。
2、(日)深泽芳树:《关于日本列岛弥生文化中大陆文化影响的多重性》,载《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
3、(日)吉村苣子:《中国墓葬中独角类镇墓兽的谱系》,《考古与文物》2007年2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