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中国画色彩:色彩种类,色彩性质和色彩用法

  工笔国画色彩的种类

  分植物色、矿物色、动物色三种。(现有的所谓“化学色“,我不懂,无从谈到)。

  植物色:藤黄、花青、胭脂、黑墨等

  矿物色:朱砂、朱 、赭石、铅粉、锌太白、石黄、头二、三、四青、头二、三、四绿、杯金、杯银等。

  动物色:蛤粉、调色用的黄明胶。据说西洋红是动物色,究竟什么原料我不了解。

  色彩的性质

  红、朱红、金黄、黄等颜色,热烈明快,称为热色;紫、兰、绿、黑、白等色,皆为暗调子,称为冷色。善于用色的,冷色也可以使其明快,热色也会使其灰暗。问题在于互相配合适宜。比如画大红花朵,用色达到饱和程度,那么花朵周围的绿色的叶子,就不能再使其达于饱和,宜浅为佳,如花朵红色的面积大,则花叶绿色的面积要小。总之,两色相邻,不可面积对等,也不可浓度对等,如或对等,则全画面是冷是热、糊里糊涂,缺乏重点,令人产生闷气。就如一个人吧,上身穿大红袄,下身穿条大绿裤子,深度相等,面积相等,就不协调。本来在一幅画里,各方面都要求对比的,但以大红比大绿,就显得火气和土气了。再如画白色的花朵,周围叶色,就要尽量重,用绿色的叶子,不够对比,用青的叶子,也不够对比,就用上黑色,虽然与真的叶子不一样了,但看起来花朵突出了,就使人有明快的感觉,这就是说色彩的性质本身的冷热是绝对的,但善于调配者,其变化无穷,则又是相对的。因此,冷与热、热与冷,性质也会变化的。

  色彩一般知识

  1、一般色彩,粉剂的现浸现用,管装的现拧现用,特别是掺了的色彩或本身胶性大的色彩,浸久了容易变质,或变成细黑小颗粒状,或变成粘糊状,就不好用了,勉强用了也很难看了。因此,调色盘子应该经常洗净,色彩是现制现用,用多少,拧多少。

  2、西洋红(西红),粉剂的(真西红过去是小瓶装的)现浸现用,浸时有不溶解现象,必须略加点碱粉,切不可多,多了红色容易变紫,装裱时又容易跑色。为了防止衬时跑色,画好后,应该使矾水在西红花朵上罩染一遍。现在国画色,都以曙红代替西红,原料是否一样,我不了解,不过看起来,名称都叫曙红,出自不同厂的,颜色就不一样,这倒无妨,作画的根据需要,还应与别的色彩相调,问题在于持久性如何,尚待研究。现在的管子曙红,用多少,拧多少。如果剩下的下次加水再用,既调不开又不鲜明。

  3、朱砂。用这两种颜色,画好后等干了,必需罩染很浅很浅的曙红水,或罩染很浅很浅的藤黄水,不然表面上好象有层白霉,使本身色彩,再压多层,也是不行,用在生宣纸上,这种现象很严重,而在熟纸绢上,就好一些,不过也得罩染为好。

  工笔画中国画色彩续:

  4、藤黄:以笔管黄为最好,特别需要现泡现用,泡好后一、两天尚可,如三、五天后,就会粘成浆糊状,干后再泡,就成石块,不能再用了。现在管子藤黄,现拧现用,很便当,但不知什么性质。可能不是藤黄制成的,因为藤黄于水中浸久了,是要变质的,这种管黄延年不延年不知道。宋代的花鸟画中,多用石黄(属矿物色)经久不变,藤黄用后,时间长了,就成赭石,就不是黄的,所以藤黄这种颜色,以少用为好。只有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用之,如点花蕊,画黄花时,用的越浅越好,深处加点朱红,或加用石黄,才能经久不变。藤黄大有毒性,不可入口。藤黄不能用热水浸,容易硬化,应该浸以凉水。

  5、矿物色:包括石绿、石青、朱砂、铅粉等。都应该临用现加水,若用剩下的,应该多加清水将胶性提去,再用再加水。现在管装的石青,石绿很多不是矿物色,很多效果很差,最好还是用真矿物色。用矿物色一次不能用太深太厚,而是画一次干了再加一次,层层加上去,至满意为止。不过每一次干后,就得罩矾水,否则第二次加色,前一层色就会掉下来,弄得不干净。用矿物色,一般地必须打底色。石青、石绿用黑墨和花青打底色,朱砂用胭脂打底色。用矿物色,干、湿、厚、薄分层画去,弄得好效果极好,用得不好,往往适得其反。如:用铅粉画白鸡,勾好墨线轮廓以后,薄薄的平涂一层白粉,干后局部加重,再干后,用厚白粉剔毛羽,这样就很有质感。用矿物色,青、绿如不打底色,不但显得轻薄,而且不易均匀,反而难看。

  6、杯金:杯金是真正的金粉,不可入口,弄到肚里很危险。画工笔仕女多用之,工笔花鸟带装饰性的有时需要。临作时笔上蘸胶水再蘸金粉,用完后,杯中金粉有了胶,过后加清水提去,笔上的金粉也洗到杯里去。用后如不将杯内胶水提去,下次再用金粉就黑了。用银粉也是这样。金粉有赤金粉与黄金粉两种,每种又分深至浅三等,工笔花鸟画中如用之画孔雀尾,绚烂可观。

  7、花青:浸泡用三至五日,时间长了,不好用,质量好的,还是小块状的,现在管色,太鲜不稳,用时需要多加墨色。

  8、胭脂:在工笔花鸟画中,是决不可少的色彩,起到筋骨的作用,过去锡盒的胭脂最好,现在难买到,色彩稳重,以后有所谓“洋胭脂”,色太鲜,用之不甚协调,现在的锡管尚好,惟用时应少许加墨为好。在工笔花鸟画中叶子暗部和勾勒叶筋,非用胭脂不可。它可以使整个一幅花鸟画提起精神来。

  9、粉剂的石青、石绿。浸泡以前,最好加点耳髓研进去,细颗粒状才容易溶解。

  10、铅粉:画在纸上时间长了,容易变黑,叫做返铅,使双氧水涂一涂,黑了就马上变白,现在用锌粉,是不会变黑了,可是锌粉,怎样用也嫌单薄,总是不如用铅粉的效果。特别是点花蕊,锌粉立不起来,真实感就很差了。因此,用色时铅白、锌白,最好同时筹备,先用锌白,而后用铅白提染,显得层次清晰,效果更好。然点花蕊时如把锌白的胶性去了,也可点出凹窝窝来,干后罩藤黄,缺点是时间长了容易掉下。

  11、画鸟眼、兽眼的瞳孔,不管怎样浓的墨点出来总嫌不黑,那么应干后点上一点花青就神采十足了。宋赵佶于鸟的眼上点生漆,效果极佳。总之,一切好的方法,都从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学别人的不要忘了大胆的创造。

  12、画柳树老干,墨加花青;梅花老干,墨加藤黄;桃树老干,墨加胭脂;梧桐树老干,墨加草绿;一般树干,墨加赭石(我 个人的习惯是墨加朱 )。画老树干,不管是墨加什么色,最后都得用淡草绿局部的提染一下,才有生气。

  13、点苔问题:在树干上,一方面为了显得苍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神。传统的方法是,先点重墨,干后,加点石绿,其实根据需要,可以加点石青,也可以加点朱砂。点苔的地方,最好是点在枝干交叉的地方,好象黑眼珠一样,就特别提神了。点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神。

  14、补气问题:一幅画完成以后,特别工笔花鸟画,由于普遍的过于工整细微,容易气氛不足,故应适当的加以点染。

  15、点花蕊有三种用色方法:一是藤黄加铅粉直接点上去;二是先用铅粉点好,干后,再以藤黄罩染;三是用石黄点。

  16、工笔花鸟画,勾叶筋分三次工序:一是先草绿勾,第二次用深绿或花青勾,第三次用胭脂勾。但有嫩而娇的花叶,就不能用胭脂色勾了。如芙蓉花叶,玉簪花叶,牵牛花叶都应该用深草绿。桃花、樱花等叶,用草绿略带西红。写意勾叶筋,一般用深墨,也有趁湿用水勾的。

  17、花色浅,叶色必须深,花色深,叶色必须浅。

  18、草本花的叶色浅,木本花的叶色深,春天花的叶色较浅,夏天叶色深,秋天的叶子带黄或红的颜色。冬天的叶子特别深,如山茶,然水仙又浅了。

  19、鸟的嘴啄和脚爪,色彩一般相同,或者也有不同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