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鉴定之学的奠基人 ——张珩其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书画鉴定理论中,最有时代特色的突破性成果,就是概论性质的书画鉴定理论研究模式的诞生,它可以被认为是现代书画鉴定科学理论形成的标志。若论及对书画鉴定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即将古代散见于传统书论、画论中,或以札记、随感形式出现的经验式的散论,进展为以现代科学的叙述体例,系统梳理书画鉴定方法的概论性书画鉴定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代表性著作,首推张珩以及他的《怎样鉴定书画》。
张珩出生于民国初期,卒于建国初期的六十年代初,其一生的大半时间在民国时期,然而他对中国书画鉴定的最主要贡献却集中在建国后的短短十年。因为张珩的英年早逝,他对书画鉴定的研究在长期积淀到将要喷涌而出时却戛然而止,这是中国书画鉴定界的巨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当今鉴定学界对这位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风云一时的书画鉴定权威人物关注并不多,而对其书画鉴定思想及理论著述的研究近几年才刚刚进入我们的视野。由于张珩早年的学术背景及书画鉴藏活动详细资料的不够完备,所以对他的书画鉴定学术思想的成因以及理论方法的来源,目前尚无法作确切深入的探讨,我们只能从张珩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学术背景以及记录他鉴藏活动的蛛丝马迹中进行推测,这无疑是件憾事。尽管如此,从张珩遗留给后人的两部著作——《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与《怎样鉴定书画》中,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他的书画鉴定历程和思想轨迹。
张珩出生于江南名镇南浔的富豪之家。其祖父张石铭为著名金石书画家、藏书家,伯父张乃熊为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书画鉴藏家;张乃骥为著名古钱鉴藏家。张珩自幼跟随祖父、叔父及舅公庞虚斋元济,与大藏书家刘承干等来往密切,受家学熏陶,对目录版本之学以及金石书画之收藏、鉴赏有着爱好和研究。因为家底丰厚,张珩对古物的收藏既有兴趣又有财力,所收金石、钱币、瓷器、尺牍、古籍等古物颇丰,但其最偏重也最有影响的,则非书画收藏莫属,在书画方面,他已到了不计金钱,见好就收的程度。经张珩收藏的书画名迹有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周昉《戏婴图》等,至于明清名家作品则不计其数。郑振铎曾为张珩旧藏编汇成册,名为《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著录其藏画精品七十幅,彰显了这位书画收藏家巨大的收藏业绩,然而,这仅是张珩藏品散落后所寻觅到的一部分。郑氏在《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序言中写道:“葱玉为吴兴望族,袭适园旧藏,而十余年来,所自搜集者尤为精绝,自唐张萱《唐后行从图》以下,历朝剧迹无虑数十百轴,皆铭心绝品也。元人宝绘尤称大宗,至明清之作,亦抉择至慎,只眼别具,劫中常思墨版,辄牵于他故中止。今得印布于世,诚论述我国绘画史者之幸也……”(郑振铎《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序,见郑重著《海上收藏世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第435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