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的用笔和笔顺

  小篆的用笔可以说是与众不同,它的基本特点是首尾藏锋,中锋运笔。这就是说起笔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逆锋而入,主收笔时四锋而出(有些笔画,亦平收而生)。在运锋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中锋运笔,行笔宜稍慢,使笔画圆润而遒劲。这和别的篆书如石鼓文、金文等并无不同,虽然说篆书的运笔比较简单,但是要写出骨肉圆润,浑厚古朴而又生动的字形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我们先来了解篆书用笔。篆书、隶书及楷书的藏锋形态不同,它们虽都是藏锋(逆锋起笔),但是隶、楷的起笔显得较方,用笔中的提按较为明显,而篆书(特别是玉箸篆)的起笔是圆头,提按的幅度较小(玉箸篆和铁线篆简直没有提按)。但并不是圆头玉箸篆一统天下,也有三国时的吴碑《天发神谶碑》和有些汉碑额等,也有方笔起或提按较明显的。但对于初学者,还是以圆笔为主。

  篆书的用笔基本要求是,自始笔至终笔都是中锋运笔,所谓中锋是笔锋处于线条中心,使线条达到圆润而饱满的艺术效果。其次是起笔和收笔都要藏锋。所谓藏锋,就是逆锋入纸,收笔时回锋提笔,或稍顿平收。

  篆书横画的写法,是“欲右先左”,笔锋先由1处自右向左,至2处下按,随之折笔向右,始终要保持中锋行笔,至结束处或面锋收笔,或轻按一下平出。直笔的写法也是一样,与横画相比只是方向不同而已,起笔“欲下先上”逆锋入纸,然后折笔向下,中锋行笔,收笔时或面锋,或稍按即收。

  弧笔是篆书中最有特色的笔画。它是篆书字体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润而对称的弧笔是篆书无穷魅力的代表。它的运笔基本上也是逆锋下笔,在行笔中要注意着纸的深浅保持一致,不能忽粗忽细,还要保持适当的速度。不要迟疑缓慢,从而使线条柔弱而缺乏力感,但也不能匆忙草率,致线条飘忽流滑,每一个弧形要一气呵成。但如果折后下面还有弧形,可在转折处略加停顿后,再接上一笔。

  篆书的笔顺,一般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直,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但是这不是严格的规定,有时由于字形不同而改变。

  这里“仿”、“江”两字是左右结构,写时先左后右,写左旁时要考虑右旁笔画的多少来安排所占的位置。如“仿”字的“方”旁要比“十”多,所以“十”旁要占得小一点;又如“江”字的“工”旁笔画虽小但有两笔横笔。所以左右两旁,可以安排成对分的局面。“仿”字“方”旁的主笔,是中间那根“S”线,先写好这根线,其他两根线也就容易安排了。“江”字“水”旁先写中间那根主线,也是这个意思。上下结构的字,一般说上半部的笔画要安排得紧凑一些,使下部的垂笔可以较为舒展。“犬”字,是个“正反字”,后者也是基本上对称的结构。两字的中间上部都有一笔中心的直笔,书写时就应从这里开始,这样一笔在中心位置上了,再来安排左右对称的笔画,就不会有偏侧不稳的弊病了,触类旁通不再多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