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博藏画试谈唐代仕女画成就
2013-07-14 08:48:00 作者:金维诺 来源:中国书画 已浏览次
辽宁省博物馆藏张萱《虢国夫人出游图》,有金章宗题签、明昌诸玺,南宋贾似道等公私三印。《庚子销夏录》、《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是流传有绪的宋摹本。张萱是盛唐时的宫廷画家,与杨宁、杨抖并善画人物,为开元年间集贤院画直。张萱京兆人,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幛、宫苑、仕女,名冠于时。《历代名画记》、《唐书》载有张萱画《伎女图》、《乳母将婴儿图》、《按羯鼓图》、《愀陋图》、《虢国夫人出游图》。原作在《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也有记载。此外尚有《虢国夫人踏青图》、《虢国夫人夜游图》等作,是张萱曾一再描绘的杨氏姐妹游乐生活。《虢国夫人踏青图》描绘虢国夫人带领随从乘马游春,人物服饰华贵,形象神情从容。画面中部二盛装贵妇,前骑着蓝衫红裙,面目清秀者,为虢国夫人,并列着红衫蓝裙,面颊丰腴者,年稍长为韩国夫人,后乳母抱女婴乘三花马,左右为侍从。前行者,中为骑三花马之贵人,身着描金鸾圆领绿朝服,腰系玉饰朱带,戴曲脚漆纱帽。吴同先生认为:“由于画家对此人神态服饰的加意描绘,诸如神色之傲慢,衣冠之堂堂,其所着朝服,长袖覆手不露,长襟蔽膝及足……所乘骏马……鬃剪三花,……可能是右相杨国忠。”“史称秦国夫人早卒,国忠与韩、虢二家受庞最久。国忠每人朝谒,与韩国、虢国联辔挥鞭骤马,鲜装炫服,率从宫絸而行。此图所见正复如此。”与杜甫名诗《丽人行》一样再现了杨氏姊妹的生活片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那些引人深思的社会现实。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张萱《捣练图》(宋摹本),《宣和画谱》著录,《遗山先生文集》记张萱《四景宫女》之《长门怨》亦此图之另一种摹本。描绘捣练、络线、缝衣、熨练各种活动中妇女的情态,人物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各不一,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在熨练一组中,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微微着力,形于意表;熨练妇女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体现了温厚从容的性格与心情。在绢下窥视的女孩的好奇举动,煽火女童畏热回首的情态,都生动引人。表现妇女的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缝衣、熨烫等过程,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就使画面更具有生活气息。
《宣和画谱》曾载御府藏有张萱《织锦回文图》、《写太真教鹦鹉图》但一直不见后代传本,1998年内蒙赤峰宝山辽墓壁画,则提供了二画的传摹本。石房北壁以花木竹石为背景,画一贵妇弯眉细目,着红袍长裙,右手按经卷,俯首吟读,右立白鹦鹉。壁画右上角有墨题诗:“雪衣丹嘴陇山禽,每受宫闹指教深,不向人前出凡语,声声皆是念经音”。明确显示所画为《太真教鹦鹉图》,与《明皇杂录》所记是相符的。南壁画一贵妇蝶形双环髻,柳眉凤目,着交领窄袖衣,红裙曳地,贵妇前男僮身侧置挑担,侍女右手握锦帛。身后女侍或手捧笔砚,或端椅捧盒。画左上角有墨书诗:“□□征辽岁月深,苏娘憔悴且难任,丁宁织寄回文锦,表妾平生缱绻心”。则明确点出是苏若兰寄回文锦拘故事,是《遣使寄锦图》。辽墓壁画二图的传摹本,对于今天—了解张萱绘画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张萱是盛唐时的杰出人物画家,能选择杨贵妃教鹦鹉、虢国夫人游春、织绵回文、长门怨这类题材来表现,作品幽闲多思,意逾于象。通过所塑造的典型表现了一定的生活景象,反映了时代某些引人深思的社会现实。
辽博藏传周《簪花仕女图》也是代表唐代“周家样”影响的作品。
周昉“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风姿”他的风格特征被称为是“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历代名画记》)。“作仕女多为铱丽丰肥之态盖其所见然也”(《图绘宝鉴》)。以晚唐画家周防为代表的“周家样”是与盛唐吴道子的“吴家样”同样具有影响的另一风格。周昉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成就,从周昉画赵纵侍郎肖像的故事中,可获得具体印象。一般人在比较画家韩斡与周昉所画赵纵像时,都不能分其高下;只有赵纵的妻子才能觉察出周防画不是“空得赵郎状貌”,能“兼移其神气,得赵郎情性言笑之状”。说明周昉观察人物深刻,而又善于通过人物言笑时的瞬间情态,来呈现人物的内在气质。传世的《挥扇仕女图》,对于了解“周家样”的内在意蕴,具有重要意义。《挥扇仕女图》(藏故宫博物院)之所以生动感人,是因为画家通过妇女丰肥秾丽的仪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与情思,宫廷妇女柔丽的外表透露着内在的悲寂心绪。“周家样”对佛教艺术的影响,也以表现形象的内在情思与曲折地反映生活情趣为其特色。被称为“菩萨端丽,妙创水月之体”的水月观音,在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的壁画中,以及敦煌所出白描画中都有遗例。
仕女画摆脱前代《女史箴》、《列女图》等说教题材的限制,直接描绘妇女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情趣,反映唐代绘画艺术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技巧上都有新的突破。魏晋至隋唐的人物画虽然都在追求刻画人物的神情与气韵,但是时代的不同审美要求,以及表现技巧上的差异,使绘画有不同风貌。魏晋时期所追求的“骨气”与“情思”,主要是在要求表现士人共通的理想气质,是更多地在塑造一种理想的人物形态,容易流入程式化和概念化;而唐代,则要求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具体神情,要求“备得人情”,重视世俗情趣。唐代绘画的成就还可以从出土的同时期墓室绘画得以了解。
唐代墓室壁画可能由于制作时间以及其他的因素,一般都较为粗放,设色浅淡,而绘画技艺同样具有高度水平,代表了所谓的“疏体”风貌,别具特色。而且墓室壁画多为死者生前活动的写照,因此更多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内容。在绢画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墓室壁画为我们提供了反映唐代绘画面貌极为丰富的实物。章怀太子墓的《狩猎出行图》和《马毯图》都是反映贵族游乐生活的宏伟图景,鞍马人物各具情态,林木树石宛然如真。永泰公主墓的《宫女图》、懿德太子墓的《侍女图》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宫廷妇女的身姿与神情,通过面部特征和嘴眼的微妙变化,刻画了不同的性格与气质。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唐墓壁画反映的社会生活是极为广泛的,而显示的绘画技巧也是精湛的,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唐代绘画的认识。
在出土墓室壁画的同时,在新疆吐鲁番唐墓中还出土有初、盛唐时期的绢画,这是更为直接了解这时土族绘画水平的十分珍贵的实物。曾参加收复安西四镇的武威军子总管张怀寂的儿子张礼臣墓出土的《舞乐屏风》绢画,是悬挂在墓室的绘画作品,画上原为二舞伎、四乐伎,是长安二年(702年)前后作品。乐伎和舞伎高髻披帛,额卜用红色描花钿。形象优美,色彩绚丽,线条流畅劲利,是极富情思、具有高水平的仕女画。阿斯塔那第187号墓出土的《弈棋仕女图》,描绘妇女弈棋、游园等活动,是表现当时贵族妇女家庭生活的写实性作品。
从阿斯塔那墓《弈棋仕女图》与执失奉节墓壁画舞女、永泰公主墓《宫女图》、章怀太子李贤墓《观鸟捕蝉图》,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的石棺线画宫女,以及敦煌壁画中的都督夫人供养像等,可以知道在张萱及其以前的表现贵族妇女的作品,已逐渐形成“秾丽丰肥”的风格。宫廷与民间画家作品上所呈现的共同的时代风貌,说明具有代表性的风格的出现,是长期逐渐形成的,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周家样这一流派的形成,实际包括了初、盛唐一批以描绘贵族仕女生活的画家,如张萱等曾给予周昉以深重影响。
宗教绘画尽管题材受到极大的限制,但在匠师的创意下,也适应时代思想与群众审美要求,反映了一定的现实生活情景。特别是唐代佛教深入民间,僧人为了通俗易懂地宣讲佛经,利用讲唱形式发展了“变文”;而变文又进一步促进了“变相”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当时市俗民众接触最广的佛教寺院,实际上也是群众接受文化艺术的场所,因而寺院也成为当时画家曲折地反映生活与思想的画廊。
敦煌壁画和藏经洞的大量唐、宋佛画,是了解吴道子、张萱、周昉等画家艺术风格与成就的重要实物。唐代的佛教壁画与幡画,技巧工致,色彩绚丽,在构思设计与形象塑造上都显示了艺术家杰出水平。佛教绘画制作的精丽,一方面反映了绘制者的虔诚与高度的技艺,也代表了当时已经完善的一种工笔绘画的优美风格,这与同时期绘制的较为粗放的墓室壁画,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