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之美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间隙之美。城市的楼座与楼座、楼群与楼群间,必须要有适当的间隙,错落开,才美观别致。家庭装饰,有审美情趣的人绝不会让它臃肿繁杂,占尽空间,而会使它简约典雅,别有洞天。国画高手着墨时要有一大片“留白”,画成后或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或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让人感到空灵、通透、俊逸、疏放,产生美的愉悦和心灵震撼。好的书法作品很重要的一点是间架结构之美,失去了间架结构,也就无所谓书法了。

  生物界的间隙之美更是比比皆是。一片树林若是过分密匝,必定有一部分树死亡或矮化,另一部分挺拔而起。大森林远看十分茂密,当你走进去才发现,一棵树撑着一片蓝天。农民种田经常要给庄稼间苗,果农在繁花时节要给果树“疏花”,有间隙才有丰收,有间隙才有美的结果。野生动物相同或不同群体之间,都有各自的领地,那就是间隙。间隙没有了,死亡就临近了。就是同一群体之个体,在群体生活中也是保留自己独立生活空间的。昆虫也懂得间隙之美,其中最优秀的要数蜜蜂,你看它那美轮美奂的蜂巢,它是那么匠心独具,多么懂得间隙之美呀!

  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一定距离才能产生美感。兰州的那位追星女杨丽娟如果懂得这一点,心底保存对华仔的喜欢或者说是热爱,然后该干吗干吗去,对她而言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可她偏偏要去“零距离”接触,倾家荡产,老父殒命,自个儿失望,华仔也有难言之痛,何苦呢?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也是“距离产生美”,过分亲密无间,反成仇雠,这样的例子很多。我是不相信什么“亲密无间”的,即便是挚友,可以亲密,可以信赖,可以托付,可以无私相助,但作为独立的个体,应当有各自独立的心灵空间和行为方式,远远地相互欣赏,更好。就是夫妻,也应是相互交叉的两个圆,既有融合,也有各自独立的空间——不论性格、志趣、习惯、爱好、生活、事业,皆然。父母与子女,除非十月怀胎,从呱呱坠地,他便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就有了自己的诉求。渐渐地,又有了思想。当他翅膀硬了,又要远走高飞或独立生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实,那也是一种美。妄图把子女攥在手心里,是极不明智也不可能的。给孩子留些空隙,留些自由的天地和独立发展的空间,孩子才称得上幸福,父母才称得上明智。

  有了间隙,才有进退自如的从容,才有缓冲的余地和收放的空间,生命才有弹性,才有活力,才有灵性。留一些间隙给孩子、给丈夫或妻子、给朋友或同事,也给自己,生命将是另一番景色。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