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亭上演苏州版“鬼吹灯” 盗墓只是为搞烟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望亭派出所的民警和辅警在雪中看守古墓

1月9日下午3时左右,在望亭某商贸开发工地,工人挖掘时惊现一家族古墓群,引起了附近工地民工的围观和议论。

隔壁工地三民工打起了古墓的歪念,三人于当晚便带着工地上施工使用的榔头、铁锹、绳子等工具前往偷盗,挖到一面铜镜后三人便回工棚睡觉,第二天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三人便被望亭派出所民警逮到,为了搞包烟钱,三人将面临牢狱之灾,此时后悔已晚矣。

望亭现“古墓”三民工起贼心

1月9日下午3时左右,在望亭某商贸开发工地里传来了挖掘机引擎工作的巨大嘈杂声,在挖土过程中忽然挖掘机操作人员感觉机器的“铁手臂”挖到了什么硬硬的东西。他以为是一大块的石头,又挖了一次,还是挖不动,操作员跳下车,跑过去想看个究竟,一个砖砌的房顶裸露了出来。操作员心中一惊猜想可能是文物,立刻用手机通知了施工队的工头,工头让操作员立刻停工并把情况报告给望亭镇镇政府。镇政府得知后高度重视,马上通知了市文物鉴定单位,并立刻派专人去现场维持秩序。

没多久,文物部门专家赶到现场,经对已裸露的砖制屋顶的勘察和鉴定,确定其为明代一家族的古墓群遗址,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由于天色已晚,专家们经过商议,决定先将现挖掘处重新用泥土填盖,等到明早天亮,再进行正常的挖掘考古工作。“工地挖出了古墓!”消息不胫而走,附近工地过来围观的民工越来越多,他们一边驻足观看,一边相互讨论着这墓里到底能有什么宝贝。在一旁工地工作的王某也在围观人群当中,他边听着旁边工友的议论,边贪婪地望着那还隐约可见的砖顶古墓,一股邪念已经在他心头慢慢涌起。

他撇下和他一起来的工友,独自回到了工棚,掏出电话找起和他最要好的两个工友薛某和丁某,电话中他神秘地和工友说:“想不想搞包烟钱!快回来有事和你们商量。”接到电话的两人急匆匆地赶回了工棚。三人坐在一起轻声轻语地说了起来。王某把隔壁工地挖到古墓的事和两人简单地介绍了一番,并问他们是否有兴趣去搞一票,说不定真能挖到些什么,然后去换包烟抽抽。三人一拍即合,分头开始准备起来,王某负责去实地考察情况,方便于下手,薛某和丁某则负责去找挖掘工具,半个小时后三人又在工棚碰头,此时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等晚上动手了,王某提议一同去工地旁的小酒店喝点酒壮壮胆,三人哼着小调便出了门。

为了包“烟”三人换来牢狱之灾

晚10时左右,薛某、丁某背上事先准备好的工具,蹑手蹑脚跟着王某去古墓挖掘点,晚上异常寒冷,工地上又没路灯,带头的王某禁不住直打寒颤,年纪偏小的丁某有些害怕,对王某说要不回去吧,王某借着酒力抖了抖身体说:“怕什么,跟着我!”两人跟着王某继续向古墓方向前进,走了大约20分钟,王某回身对两人轻声的嘀咕道:“到地方了,准备工具马上开挖。”两人一见王某动手了,操起工具也开始挖了起来,挖了大概30分钟,薛某挖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旁边两人围了过来,纷纷掏出手机按亮屏幕,想看看究竟是个什么玩艺儿,薛某用手拨去硬物上的泥土,通过手机屏幕发出的微弱光源,他们隐约看得出是面铜镜,三人一阵窃喜。王某提议既然已经挖到了东西,那今天就先挖到这里,天太黑又太冷,等到明天一大早再过来,争取再挖点值钱的东西。三人把挖掘的工具就地一扔,沿着刚才来的路返回工棚。回到工棚的三人倍感疲惫,脱下鞋便钻进被中呼呼大睡起来。

第二天是周末,上午工地放假休息,三人并没有按照原计划一大早继续去挖墓,可能因为昨天太累的缘故仍死沉沉地睡着。同一时间,考古人员来到了墓口准备挖掘,发现地上扔着锄头、绳子等工具,墓四周还伴有被挖掘过的痕迹,考古人员心中大叫“不好!昨晚有人盗墓”。考古人员立刻拨打了110。接到报警后,案情引起了望亭派出所的重视,所长林建忠立刻组织警力前往现场进行调查。

民警根据现场遗留下的挖掘工具,初步认定不是专业偷盗人员所为,很有可能是附近工地人员所为,马上对附近几个工地进行全面排查,经过几个工地的摸排走访,得到重要线索,有民工称看到附近工地的王某、薛某、丁某于昨晚拿着锄头、绳子曾到过这附近活动。民警赶到其工棚内,三人仍在呼呼大睡,三人被民警喊醒,问到昨晚三人干什么去的问题时,三人对挖掘墓地的行为供认不讳,从他们的语气中听得出毫不在意。

民警从王某身上查获了昨晚他们挖得的铜镜,随后将三人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处理,在回派出所的路上,三人仍嬉皮笑脸,并一直追问民警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并称工地上还有很多活没干。回到派出所,民警再次对三人进行了审问,从审问中民警发现三人对他们的行为都不以为然,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触犯了法律,当民警告诉三人不管他们是否有没有盗取文物,只要有挖掘的行为,就已经触犯了刑法,并要受到法律惩处时,三人才如梦初醒,懊悔不已。

目前,王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望亭派出所派出了专车和专人,24小时在古墓四周看护,等待考古队伍的挖掘和鉴定。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