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将举办弗朗西斯·培根作品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弗朗西斯·培根 1963 年布面油画作品《折叠床上的肖像写生》(Study for Portrait on Folding Bed),尺寸为 1981 x 1473 毫米。

 

  中国文物网 8 月 13 日编译报道: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将举办“弗朗西斯·培根:隐形的空间”(Francis Bacon: Invisible Rooms ),以研究弗朗西斯·培根作品中尚未探索过但相当重要的一种元素。培根(1909 年 – 1992 年)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现代画家之一,他经常在创作对象周围绘制一个幽灵般的框架,这是他许多作品的重要标志。本次展览展出了培根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并重新关注作品的空间结构。

 

  培根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引入了一种创作技巧,他在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周围用隐约可见的立方或椭圆形笼子创造出戏剧化效果。本次展览将展出大约 35 件大型油画和纸上作品,以探究培根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作品。

 

  “弗朗西斯·培根:隐形的空间”将追溯这种结构创作方法在培根整个绘画生涯中的使用,最早开始于他 20 世纪 50 年代创作的早期作品,包括 1952 年作品《肖像画写生》(Study for a Portrait)(泰特)和 1955 年作品《黑猩猩》(Chimpanzee)(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培根在 20 世纪 60 年代曾短暂地弱化了这种创作技巧在作品中的使用,但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重新回归这种技巧。正是在这段时期,培根色彩的运用将空间的早期暗示转变为更具戏剧化的空间场景,例如,1975 年创作的作品《三个人物和肖像》(Three Figures and Portrait)(泰特)展示了动作与空白空间之间的完美平衡。除了培根绘画作品中不断出现的笼子外,本次展览还将探讨培根以耶稣受难为主题的创作,该主题曾出现在培根几幅重要的三联画中,包括 1944 年作品《以受难为主题的三张人物习作》(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xion)(泰特)。

 

  本次展览将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著作《弗朗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1981 年)作为一个出发点,重点强调了培根空间创作法的作用,这位法国哲学家将其解释为培根作品最典型的力量。培根虚构的格子强调了所描绘人物形象的隔离,将注意力带到人物的心理状态上;将绘画模特放到“隐形空间”中把关注焦点引到了绘画的存在感问题上。

 

  尽管可以说结构定义了内部和外部,培根掌握了界限的隐喻、空间和心理圆滑性;这种探索是其作品中展现出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元素。

 

  “弗朗西斯·培根:隐形的空间”由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和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联合举办。本次展览由泰特利物浦美术馆高级策展人 Kasia Redzisz 和助理策展人 Lauren Barnes 共同策划。展览将于 2016 年 10 月 7 日至 2017 年 1 月 8 日之间在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巡回展出。(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rtdaily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