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大佛附近古代洞穴成为无家可归民众之避难所
据悉,数百个阿富汗人工雕凿暗褐色峭壁洞穴目前正居住着巴米扬 (Bamiyan) 无家可归的贫苦民众。这些洞穴均位于曾藏有巴米扬大佛的空洞石窟旁。2001 年,巴米扬大佛惨遭塔利班政权残酷轰炸,面目全非。随后,全球对塔利班“文化恐怖主义”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图为 2015 年 6 月 19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阿富汗哈扎拉人 (Hazara) 家庭在距离该国首都喀布尔 (Kabul) 约 200 公里(约为 124 英里)的巴米扬古城山洞居所外观望。图片来源:法新社/沙哈·马拉伊。
中国文物网8月11日编译报道:据悉,数百个阿富汗人工雕凿暗褐色峭壁洞穴目前正居住着巴米扬 (Bamiyan) 无家可归的贫苦民众。这些洞穴均位于曾藏有巴米扬大佛的空洞石窟旁。2001 年,巴米扬大佛惨遭塔利班政权残酷轰炸,面目全非。随后,全球对塔利班“文化恐怖主义”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
最初,佛教僧侣曾将阿富汗中部巴米扬山谷中的古代洞穴用于禅修和隐居,而如今负担不起普通住宅的贫苦阿富汗家庭却暂居于此。
由于没有电力和饮水,因此洞穴居民必须适应黑暗、潮湿及发霉洞体中艰苦的生活条件。
三十年来一直与妻子和儿女居住在绝壁洞穴中的哈吉·侯赛因 (Haji Hussain) 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这里并非是安居之所,从来无法为我们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上下攀爬非常不便,而且饮水问题也亟待解决。我们必须每日将水背到此处。”记者看到其居所距离巴米扬大佛石窟仅数百米远。
与侯赛因一样,目前有几百个家庭居住在巴米扬山洞中,希望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境内求得一片远离战乱的净土。
据了解,在塔利班政权于二十世纪 90 年代末占领巴米扬地区后,强硬的逊尼派 (Sunni) 发动了一系列运动并主要烧毁了什叶派 (Shia) 哈扎拉人 (Hazara) 的房屋,迫使他们不得不躲避在巴米扬大佛附近的洞穴中,造成其无家可归。
在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进军阿富汗并于 2001 年将塔利班政权推翻后的两年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地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阿富汗政府曾大力惩治洞穴居民,将其从山洞中驱逐并安置到城市临时收容所内。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认为占据洞穴的时间越长,珍贵遗址的损坏程度将越严重,因为一些家庭在此安装了门窗并扩建了其临时居所。
巴米扬信息与文化部负责人卡比尔·阿德拉斯 (Kabir Dadras) 表示:“如果民众居住在这些洞穴遗址中,他们将破坏山洞面貌和古代壁画,而我们理应妥善保护此类遗址结构。”
近年来,约 250 个家庭已被驱逐出去,但仍有许多人留了下来。
据传,阿富汗中部城市曾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并在最近被提名为今年南亚地区的文化之都,燃起了恢复其在全球旅游版图上重要地位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战后十几年来,阿富汗政府正努力复兴其旅游业盛景。(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责任编辑:泽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